“鼻尖上的GPT”冲击新风口
发布时间:2024-10-24 08:00 浏览量:5
本文转自:每日商报
大语言模型从技术“卷”到落地
“鼻尖上的GPT”冲击新风口
商报讯(记者 汪株燚)戴上一副AI眼镜,时间、天气、温度情况会播报给你;外出旅游,还能像导游一样讲解景点……近段时间,大语言模型的这把火延续到了硬件,售价亲民、佩戴轻盈的AI眼镜成了“香饽饽”,吸引诸多国内外科技公司竞相押注。AI眼镜,这个被称为“鼻尖上的GPT”,会是下一个智能硬件新“风口”吗? 科技大厂“开卷”AI眼镜 AI眼镜的这把火,起源于美国科技公司Meta联手雷朋推出的AI眼镜产品Ray-Ban Meta在海外的畅销,去年10月上市至今已出货超百万台。这意味着,作为一个新的硬件品类,AI眼镜迈过了关键的出货量生死线。 与AR眼镜相比,AI眼镜拥有隐形扬声器、麦克风和独立电源,但在视觉显示方面作出了“妥协”,不配备显示屏幕,产品更为轻薄。以Ray-Ban Meta眼镜为例,其重量仅为49克,外观与普通太阳镜相差无几,起售价约为2100元。 而在国内,AI眼镜的售价更为亲民,大多在千元左右。比如蜂巢科技推出的界环AI音频眼镜,售价699元起。主要在普通眼镜、墨镜等的基础上增加了AI功能,主打信息提示功能,为用户带来诸如导航播报、语音备忘、接听电话等多种体验。 更低的售价,以及接近于传统眼镜的佩戴体验,在这场被称为“鼻尖上GPT”战役中,跑步入局AI眼镜赛道的企业,不乏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及李未可科技、雷鸟创新等科技企业。此外,苹果、谷歌、字节跳动等科技大厂也传出了布局AI眼镜的相关消息。 大语言模型助推AI眼镜受追捧 记者观察到,不同品牌厂商的AI眼镜,都配备了各自厂商的自研大语言模型。据业内人士透露,AI眼镜受到追捧,算是搭上了大语言模型的“顺风车”。科技厂商的大模型之争从技术“卷”到落地,AI眼镜成为一个理想目标。 成立于杭州的李未可科技,是智能眼镜领域的领军品牌,已获三轮融资。李未可科技CEO茹忆表示,“就像当年从手机到智能手机,电视到智能电视,音箱到智能音箱,手表到智能手表,而AI大模型逐渐成熟的现在,则是眼镜到智能眼镜演化的最佳时期。” 茹忆表示,李未可科技推出的首款AI眼镜Chat,其背后拥有自研的WAKE-AI大模型平台。该平台专门面向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优化研发,能在500毫秒内快速识别用户指令,且将大模型实时回答反馈控制在2秒左右。 大模型技术的逐渐成熟,让AI眼镜变得更加轻量化、更智能,同时也更具性价比,为其打开大众消费市场提供了可能。在申万宏源分析师林起贤看来,相较于手机,智能眼镜更接近用户视觉,作为多模态大模型的硬件应用载体,AI眼镜有望在AI时代成为十分重要的消费电子设备。 但也有人对热度快速攀升的AI眼镜赛道持谨慎态度。一名XR产业投资人认为,Ray-Ban Meta成功的关键,是渠道与品牌的相得益彰,这对于新入局AI眼镜的品牌来说是欠缺的,“现在的赛道已经很拥挤了,打造不出爆款,便会加速淘汰。” 李未可科技首款AI眼镜Chat官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