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都不是成员国!这次竟被踢出局!这个组织令俄罗斯尴尬了吗

发布时间:2024-09-25 21:53  浏览量:3

互联网,这个时代的神经网络,它的诞生竟然和一个研究宇宙终极奥秘的机构有关,你敢信?这个机构就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简称CERN,一个让无数科学家心驰神往的圣地。但最近,CERN却做了一件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事:它和俄罗斯“分手”了,几十年的合作关系,说断就断。

这事儿在科学界就像平静的湖面丢下了一颗炸弹,炸出了无数的疑问和争议。有人说,科学无国界,CERN此举太“政治”;也有人说,在国际形势面前,CERN也身不由己。那么,这对老搭档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场“分手”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先来聊聊CERN。这个机构到底有多牛?这么说吧,它掌握着人类目前最强大的“粉碎机”——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这可不是一般的机器,它是科学家用来“拆解”宇宙,研究物质最基本结构的利器,甚至可以模拟宇宙大爆炸后的状态。

除了LHC,CERN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成就”——万维网。没错,就是你现在正在使用的互联网。它最初只是CERN内部交流的工具,没想到却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信息传递方式。

而俄罗斯,在粒子物理领域同样不容小觑。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各自发展科技,苏联就独立建立了自己的粒子物理研究体系,丝毫不逊色于西方。即使在后来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俄罗斯依然保留了相当一部分科研力量,在一些领域甚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然而,就是这样两个在粒子物理领域举足轻重的“玩家”,他们的关系却一直很微妙,用网友的话说就是“友情之上,恋人未满”。



这还得从CERN的出身说起。它成立于1954年,正是冷战的铁幕落下之时。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分庭抗礼,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科研体系,CERN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西方国家的“科学俱乐部”。尽管苏联也参与了一些合作项目,但始终被排除在核心圈之外。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科研衣钵,也渴望融入国际科研体系。但想成为CERN的正式成员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得交钱,而且是很大一笔钱。每年,CERN的成员国都需要缴纳高昂的会费,这对于当时经济状况不佳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政治上的阻碍。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始终充满着矛盾和戒备,CERN作为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自然也要看“大哥”的脸色行事。



就这样,俄罗斯一直以“观察员国”的身份参与CERN的研究项目。说白了,就是可以参与研究,但没有决策权,也不能享受正式成员国的待遇,更像是“寄人篱下”的感觉。几十年来,俄罗斯和CERN就这样尴尬地相处着,直到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彻底引爆了这个“火药桶”。

冲突发生后,CERN立即暂停了俄罗斯的观察员身份,相当于直接把俄罗斯“踢出群聊”。这还不算完,几个月后,CERN宣布彻底终止与俄罗斯的一切合作项目,曾经的合作伙伴,一夜之间变成了“路人”。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有人指责CERN将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也有人认为CERN的决定是迫于压力,毕竟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制裁的背景下,CERN很难独善其身。但无论如何,俄罗斯和CERN这段长达几十年的“合作”关系,算是彻底画上了句号。

CERN 和俄罗斯的“分手”,看似是两个机构之间的分道扬镳,但受到最大冲击的,却是那些真正热爱科学、潜心研究的科学家们。



数据显示,有超过 500 名俄罗斯科学家在 CERN 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在瑞士或法国安家落户,把 CERN 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然而,合作终止的那一刻,他们就成了“弃子”,不得不离开辛苦耕耘多年的实验室,甚至可能失去在当地的居留许可,面临着前途未卜的困境。

对于这些科学家来说,CERN 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更是他们实现科学梦想的舞台。 他们原本可以在这里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一起,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推动人类的进步,但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他们就像是被突如其来的风暴抛弃在海上的孤舟,迷茫、无助,却又无可奈何。

而对于 CERN 来说,与俄罗斯“分手”也并非明智之举。



首先,俄罗斯每年都会向 CERN 贡献大量的研究经费,据报道,仅 2022 年就高达 4700 万美元。 这笔钱对于 CERN 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失去了这笔资金支持,一些重要的研究项目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甚至被迫搁置。

其次,俄罗斯科学家在 CERN 的许多研究项目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在某些领域拥有着独特的技术和经验,他们的离开,无疑会给 CERN 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德国粒子物理学家汉内斯-荣格就曾公开表示,与俄罗斯断绝合作,将会使 CERN 的科学研究倒退一大步,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未来几年的发展。

可见,CERN 与俄罗斯的“分手”,实际上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它不仅伤害了那些真正热爱科学的科学家,也损害了粒子物理研究的整体利益。

在科学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和机构都无法独自承担起推动科学进步的重任。 开放、合作、共享,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

CERN 与俄罗斯的“分手”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科学无国界”这一理念的重新审视。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相信,科学是超越政治、国界和意识形态的纯粹领域,科学家应该以追求真理为己任,不受任何外力的干扰。 然而,现实却远比理想骨感。 在国际政治和地缘冲突的阴影下,科学研究越来越难以独善其身。

作为拥有 23 个成员国的国际组织,CERN 虽然标榜自己是纯粹的科研机构,但它的决策 inevitably 会受到成员国政治立场的影响。



此次与俄罗斯“分手”,很大程度上就是迫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的政治压力。 说白了,CERN 虽然不愿意,但也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以示自己与西方国家站在同一立场。

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在 CERN 内部,国家利益的博弈也从未停止。 科学研究不再是纯粹的学术追求,它与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紧密相连,成为了国家之间博弈的工具。



CERN 与俄罗斯的案例,无疑是对“科学无国界”理念的一次沉重打击。 它提醒我们,在当今世界,科学与政治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影响无处不在。

尽管现实令人沮丧,但我们依然要相信,科学的最终目标是造福全人类。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该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尽可能地维护国际科研合作,推动科学的进步?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科学研究不应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该尽可能地为科学研究提供一个相对独立和自由的环境,减少政治因素对科研活动的干扰。

其次,要积极探索新的国际科研合作模式。

传统的国际合作模式往往以国家为主导,容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 未来,可以尝试建立更加灵活、开放、透明的合作机制,例如,由科学家共同发起和管理的国际科研基金、跨国科研团队等,以减少政治因素的干扰,促进科学家之间的自由交流与合作。



最后,要加强科学共同体的沟通与交流。

科学共同体应该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重视国际科研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也要加强科学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共同维护科学的纯洁性和国际科研合作的良好氛围。


CERN 与俄罗斯的“分手”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共同推动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的共同发展。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