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毕业当年考上了选调生,舍友选择读研,十年后人生天壤之别
发布时间:2024-10-07 07:23 浏览量:3
讲述者:老王
编辑者:老曹侃天下事
我叫老王,是个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在咱这小县城里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我就一个儿子,这孩子从小就特别懂事,读书也很用功。
我儿子上大学那会啊,可给我们老两口长脸了。他去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在学校里也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宿舍一共四个人,儿子跟他那几个舍友关系都还挺好的。儿子的舍友里有个叫小李的,那孩子看着也是斯斯文文的,戴着个眼镜,整天抱着书看。
儿子大学毕业那年啊,家里都盼着他能找个安稳的工作。那时候儿子就跟我们说他想考选调生。我们虽然不太懂这选调生到底是干啥的,但听儿子说这是到基层去锻炼,以后有机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我们就觉得这是个好事情。儿子那时候可努力了,每天都在图书馆里复习备考。他那个舍友小李呢,却决定要去读研。我还听儿子说,小李想在学术上有更高的追求,将来想当大学教授之类的。
儿子准备选调生考试的时候,那可真是下了苦功夫。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起来背知识点,晚上在宿舍里还做各种模拟题。我老婆心疼儿子,还专门给他寄了些家乡的特产过去,让他补补身体。儿子收到特产的时候可高兴了,打电话回来说:“妈,你寄的东西可太好吃了,我感觉我复习都更有劲儿了。”
儿子顺利考上了选调生,被分配到了一个小乡镇。刚去的时候,他那股兴奋劲儿还在呢。他给我们打电话说:“爸,妈,这里虽然条件有点艰苦,但是我能感觉到这里的老百姓很淳朴,我想好好干。”我们也鼓励他,让他好好为老百姓服务。
而他那个舍友小李呢,就去读研究生了。儿子偶尔会跟我们提到小李在学校里跟着导师做项目,有时候为了一个实验数据忙得焦头烂额的。
这一晃啊,几年就过去了。儿子在乡镇里干得还不错,他经常跟着领导到村里去走访。有一回,他跟着扶贫干部到村里去了解贫困家庭的情况。他看到那些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心里很不是滋味。回来就跟我们说:“爸,妈,有些家庭真的太困难了,我一定要想办法帮他们改善生活。”他就开始到处找资源,联系一些企业,看看能不能给村里带来一些产业。
他和村里的干部们一起努力,终于引进了一个小型的加工厂。为了这个加工厂的事情,儿子忙得不可开交。他天天往村里跑,跟村民们沟通建厂的土地问题,又和企业的人商量合作的细节。有一次,他为了说服一个村民让出一块地建厂,在那村民家里坐了整整一天。那村民一开始还不同意,儿子就耐心地给他解释这个加工厂建成后能给村里带来多少收益,能解决多少就业问题。儿子说:“大爷,您看啊,这厂要是建起来了,您家的孩子就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多好啊。”那村民最后终于被儿子说服了。
再看看小李呢,研究生毕业后又接着读博了。他在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儿子有时候会跟他联系,互相问问近况。小李总是说他在实验室里忙着做研究,每天都要面对那些复杂的仪器和数据。
又过了几年,儿子在乡镇里已经是个小领导了。他的工作越来越忙,但是他也很有成就感。他参与的那些扶贫项目让不少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村里的路修好了,孩子们上学也方便了。有个村民还专门给儿子送来了自家种的新鲜蔬菜,说:“小王啊,要不是你,我们村哪能有今天这么好啊。”儿子笑着说:“叔,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而小李呢,博士毕业后进了一所大学当老师。刚开始的时候,他满怀热情地想要在学术上做出一番成绩,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但是大学里的竞争也很激烈,他不仅要做科研,还要教课。他发现自己的科研成果很难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大学里有很多资历更老的教授,他们占据了大部分的资源。
有一次,小李跟儿子诉苦说:“兄弟啊,我现在才发现这大学老师也不好当啊。我想做个课题,可是申请资金特别困难,那些老教授总是优先拿到资源。”儿子只能安慰他说:“哥,你别灰心,慢慢来,你这么有才华,肯定能熬出头的。”
这时候,儿子在乡镇里已经开始负责一些更大的项目了。他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为乡镇的发展制定规划。他每天都要开各种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他的皮肤变得黝黑,但是眼神里却透着坚定。
而小李在大学里,因为科研压力太大,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有些紧张。他为了一个科研项目的排名和一个同事发生了争执。小李说:“这项目我付出了这么多,凭什么你要排在我前面?”那个同事也不甘示弱:“我在这个项目里的贡献也不小,你不能这么霸道。”
儿子这边呢,他的一个项目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有个企业原本答应投资的,结果突然撤资了。儿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到处去找新的投资。他跑到城里的各个企业去游说,一家一家地介绍这个项目的前景。他对一个企业老板说:“老板,您看啊,我们这个项目一旦成功,不仅能给我们乡镇带来巨大的收益,您的企业也能从中获利不少啊。”可是很多企业都因为风险太大而拒绝了他。
小李在大学里的情况也没有好转。他的教学任务又加重了,他发现自己很难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他跟妻子抱怨说:“我现在感觉自己都快被压垮了,又要教课,又要做科研,还得不到认可。”他妻子也只能叹气说:“要不你就别那么拼命了,把身体累垮了可怎么办?”
这时候,儿子还是没有放弃那个项目。他想了个办法,发动村民们集资。他挨家挨户地去做工作,跟村民们说:“叔伯婶子们,这个项目是咱们乡镇发展的好机会,虽然有风险,但是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成功。如果大家都出一点力,以后咱们的日子肯定会更好。”村民们被儿子的真诚打动了,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来支持这个项目。
小李在大学里却越来越消沉。他看到一些年轻的老师因为会搞关系,得到了很多机会,而自己只会埋头做学问,却总是被忽视。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选择读研读博是不是错了。
有一天,儿子的项目终于成功了。整个乡镇都沸腾了,大家都在庆祝这个项目带来的收益。儿子也被评为了优秀基层干部,他的照片还被挂在了乡镇政府的墙上。村民们对儿子那是赞不绝口,说他是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好干部。
而小李在大学里却面临着被辞退的风险。因为他的科研成果一直不突出,教学评价也不是很高。他整个人都变得很憔悴,他跟儿子说:“兄弟啊,我现在真的很后悔,我觉得我这十年都白过了。”儿子安慰他说:“哥,你也别太灰心了,你可以重新找个方向,从头开始。”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的乡镇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他又开始筹备新的项目。他的前途一片光明,他在基层的工作经验让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而小李呢,他最后决定离开大学,去一家企业重新开始。他知道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但是他没有别的选择。
这十年啊,儿子和他的舍友小李,因为当初不同的选择,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在基层干得风生水起,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尊重;一个在学术和职场上遭遇了重重困难,最后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就是生活啊,充满了变数,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影响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