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EAL创始人徐驰:我们将见证眼镜取代手机,成为AI时代的新终端

发布时间:2024-11-03 02:37  浏览量:2

硅星人首届AI创造者大会(ACC 2024),在「AI 进入物理世界」这个议题下,硅星人创始人兼CEO骆轶航邀请到了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聊了聊AR眼镜将如何成为AI时代的新物种。以下为对话实录整理。

骆轶航:刚才雷鸟创新的创始人李宏伟讲到一个事情,他说Meta最新发布的AI眼镜Orion相当于是Vision Pro,而他那个眼镜相当于Vision,你怎么看Meta的Orion?

徐驰:官方一点的讲,Meta 在AR/VR领域的长期投资高达1700亿美元,或者可以说是亏损了1700亿美元,它坚定地推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不断地推进天花板进度,并持续投入。这样的一个事,我们要给它试错的空间。换个角度思考,如果Orion真的这么好,它为什么不再等两年后再进行量产?如果两年后能够实现量产,为什么不等到那时再发布,而是选择现在这种方式,让竞争对手知道这个前景的新技术路径?

按照常理,苹果公司发布产品时,从不提前预警两年后将发布什么产品,一定有它的原因。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秘密了,这个项目(指Orion)两年前就被取消了,从产品端划到了其他方向,这说明这个产品一定遇到了量产和规模化的挑战。所以,我吹个牛,他们正在尝试量产版的产品,可能不再是Orion,而是另一款新产品。他至少试错了,告诉大家某些路上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大家应该对这个公司,对技术路径有更大的耐心,确实没有那么快。

骆轶航:扎克伯格是一个多面且复杂的人物。你可以看到,这么多年来,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建立社交网络,二是无论是头盔显示设备还是眼镜显示设备,他对这两个领域是真心相信的。和地瓜机器人王丛总交谈时提到,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和机器人领域,没有一分钱的学费是白交的。我认为Meta在AR/VR赛道上,已经支付了足够多的学费。

徐驰:扎克伯格可能不是一位产品经理,但绝对是一位战略大师。他之前进行的多次收购在当时并不被理解,包括WhatsApp,Instagram。但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些收购都与他今天的业务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些收购,Facebook或者Meta就不会是今天的Meta。我们只是希望这些事情能够有更长远的规划。

换个角度来说,为什么扎克伯格对终端设备如此重视,核心原因在于他认为社交媒体的发展受到了终端设备的制约,在手机这个赛道上已经做到头了。他觉得在下一个赛道上,社交媒体不应该是一个APP,而应该是整个底层系统的应用,能够与其他设备无缝结合。但是他知道这件事儿在手机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他想的是:“下一个终端设备是什么,我必须在下一个终端设备上从头开始。”,但并没有成功。手机市场今天的格局已经很难被撼动了,

他觉得应该尽早进去,从战略上没有问题。从下一个终端舞台上,Meta从0到1参与进来。手机市场的现状已经很难被改变,他认为应该尽早进入新的领域,从战略上讲,这是没有问题的。在下一个终端设备的发展舞台上,Meta希望能够从0到1参与进来。

骆轶航:下一个终端催生下一个超级平台。

徐驰: 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在未来5到10年,会见证一个取代手机的新终端的开始。下一个终端的赛道上,现有的终端厂商也一定会参与进来,这个赛道上一定会有华为、小米、OPPO、vivo的身影。在未来5到10年,至少会有一个迁移的开始。

骆轶航:自从iPhone以来,终端已经17年没迁移了,该往前走一步了。我们现在就聊眼镜这个终端。你怎么看作为虚拟现实头盔设备的Vision Pro正在式微,而做AR眼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徐驰: 客观地讲,我觉得Vision Pro还没有达到行业对它的期待,这件事对我来说,不算惊讶。其实我们今天从消费者或者市场端看到的,往往是两三年前决策带来的反应。我们今天看到的表面现象是,VR或重量化的头盔在向下,轻量化AR眼镜在朝上,这反映了市场对新终端的整体判断。可能会有人认为,更重型、价格更高的设备能提供更高端的体验,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大家更希望有一个既舒适又可长期佩戴、功能不断增加的设备。类似于游戏用户的选择,一些用户喜欢玩主机,局限性非常强,是体验的天花板。但真正最大的是手游市场,主要是因为便携性和随时随地可玩的特点。云计算甚至能将主机级别的游戏带到手机端。这更多是两种产品体量的一种尝试和碰撞。我们发现头盔在向下,眼镜在向上。

骆轶航:大家可能在找一个平衡的点,但是现在这个阶段,眼镜往上走的比较快。

徐驰:是的,一旦这个平衡点找到,不同厂商的产品不是发散,而是收敛,这是起量的开始。

骆轶航:也是红海的开始。

徐驰: 今天还是AR的上半场。

骆轶航:AR是上半场,AI也是上半场。我们聊AI+AR是最佳CP,它凭什么是最佳CP?我们怎么看待这些场景?我戴了两周Meta Ray-Ban,在西雅图博物馆现场给我讲每一个飞机背后的故事,那个环节我感觉AI能力很强。除此之外,平时它的AI能力是很弱的。它的声音做得非常好,现在晚上拿它听歌。我想知道,Meta Ray-Ban的眼镜在AI上偶有亮点,但没有足够好,XREAL的眼镜怎么把它做得更好?

徐驰:我们觉得AR是AI最好的载体,AI未来需要数据,眼镜作为用户采集数据的设备,能了解用户的个性化数据,成为最大的、最佳的载体。

骆轶航:这跟我们脑袋上布满人类的传感器有关系?

徐驰:我们用眼镜,在人类感知最丰富的地方,布满传感器,这是唯一的可能。如果手机变成人类一个器官的话,它长在手上;未来眼镜长在头上,这个维度完全不一样。另外一个方向,我们也认为AI是AR最好的交互方式。今天,手机的交互熵值非常低,但是眼镜端,第一次见证了交互升维。第一次从二维升到三维,这个复杂度非常难。包括Vision Pro、Meta、包括Google,大家依然没有找到一整套的范式,而且短期之内,还是在持续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觉得AI是能大大简化这样一个交互的过程,一个完美的例子,就是钢铁侠的贾维斯。什么时候钢铁侠用手势交互,在钢铁侠身上这样去操作?不用!它有一个非常智能且强大的数字人助手,这是未来可以期待的。AR眼镜上面有一个很强大的AI智能助手,AI因为有了个性化数据,它可以给到你更精准的个人助手。

骆轶航:你在聊AR眼镜个人助手的时候,你聊的跟手机厂商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把个人助手塞到手机里,这个事情需要端侧模型协同,刚才我们聊的端侧模型就是要满足硬件的物理极限,一个端侧模型往眼镜上怎么放?

徐驰:有可能通过手机。我们不需要从第一天就开始替代掉它。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与手机互补,有没有可能先成为它的一个延伸。利用今天的手机,包括手机芯片、生态的算力和内容,大家会慢慢发现内容逐渐呈现在眼前。当我把手机揣到口袋里时,它只是一个计算终端。甚至有可能未来终端会出现在手表上,或者颈环上,甚至在云端。这样的话,眼镜就实现了所谓的终端迁移,我们从手机端逐渐过渡到眼镜端。

骆轶航:先用它作为中间的介质。同时用它端侧模型的能力,以及眼镜一部分端侧模型能力,两个端侧。

徐驰:对。

骆轶航:还配有一个云侧。

徐驰:眼镜有先天优势,它更容易获取数据,呈现更及时,可以与现实无缝融合,这些都是手机今天无法比拟的。反过来,手机发展了二三十年,它的生态毫无疑问是过去20年最成功的内容生态,我们一定要借助它,而不是替换掉它。

为什么Meta Ray-Ban这么火?因为它的时尚属性比技术能力更重要。今天的时尚潮男走到Meta Ray-Ban店里,去年流行黄色眼镜,今年突然流行的是有着AI噱头的眼镜。我戴这个东西,小朋友都觉得我很酷。就像AI PC一样,万物都在谈AI,我的眼镜一定要有AI才酷。

但我看了后台数据,AI的场景还不够强大,所以今天AI眼镜的成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我们希望它能给我们一些有价值的反馈,让我不得不因为生产力的提升而持续戴着这个眼镜。今天它更多的是时尚、潮流,偏消费属性。但我们相信这条路是对的,只是大家对这个事要有正确的期待。只有真正AI能力的大幅提升,才会让这个赛道变成一个更大的市场。否则很可能过两年潮流过了,这个东西不流行了,突然流行别的了,销量就会往下走。

骆轶航:时尚是捉摸不定的。我买Meta Ray-Ban主要是为了得瑟。我最得意的时候是在西雅图飞行博物馆,别人问我"你眼镜里怎么会有声音?"我说它在给我讲解展品。具备AI能力的眼镜,是AR单品。接下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这给产品本身带来了什么挑战?Ray-Ban我戴着感觉还可以,但它会对眼镜的物理形态提出哪些挑战?这些挑战你们要如何应对?

徐驰:今天,无论是AI眼镜还是AR眼镜,我们都在教育一个新市场。对消费者来说,过去熟悉的是隐形眼镜和近视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正确的时间期待,这不是一两年就能教育和适应的,而是需要5到10年。这是我创业这么多年来最大的体会。虽然我嘴硬,我们做的东西非常棒,我想让全世界的人都接受它,但这件事往往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这需要像苹果、Google、Meta这样的巨头加入进来,一起持续教育市场,才能让用户真正了解。

骆轶航: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有人愿意跟巨头一起进来教育市场,它要把你教育了怎么办?

徐驰:我们一起把饼做大。换个角度来讲,我相信我们的愿景大家是一样的,如果在这个赛道上我们跑不过巨头,我认了。

骆轶航:你竟然愿意把他们拉进来一起。有一点,XREAL目前是全球AR眼镜市场的No.1,主要销售市场是欧美。这种情况下,巨头进来可能会有变化,你觉得我们现在手里非常重要的宝贝是什么?因为我知道,其实XREAL还是一个蛮技术驱动的公司。我们在自研这块做了很多东西。你觉得我们到底靠什么才能站在这个市场No.1的位置?

徐驰:在这块我觉得苹果和大疆一直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大疆在刚开始做无人机时,面临的产业链挑战和我们相似,供应链是不ready的。比如,小米想要做无人机,它没有像做手机那样顺利,除非投入更多资源。我们认为AR领域有几个核心且具有高门槛护城河技术,比如显示模块,这跟手机产业链完全不同,精度要求和成像效果要求非常高。另外,空间感知技术也非常重要,如何更好地感知3D环境并把它放到眼镜中,这是一个挑战。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AR领域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早期在硬科技赛道上,一定要把相对比较重的东西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面。

骆轶航:第一个是入局要早,第二个入局之后,硬核的东西自己要早。

徐驰:一定是这样的。在过去这段时间,我们投入了非常多的研发资源,在刚才说的这两块,我也期待给这个行业一些惊喜。这个行业的惊喜不是普通供应链成熟带给的,需要一两个企业在上面持续推动,像Meta给大家带来一些惊喜,对比今天Orion这样的星辰大海,我们是想带给更多受众体验上的绝对升级。

骆轶航:你讲3D,一个是观感,一个是3D的感知。3D感知这一块,我们作为特别硬的公司,对于AI能力和模型能力是不是挑战和提升?这块必须要加强。

徐驰:一定是的。

骆轶航:我们现在怎么做的呢?

徐驰:我觉得这件事儿最后每一个行业都会走的办法,就是芯片化,就是把软的东西变成硬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全新的硬件上达到体验上的绝对升级。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在芯片设计方面并不存在瓶颈,真正的挑战在于专业领域的裁剪和定义场景,尤其是在能效方面,对于像眼镜这样对功耗要求比手机还要敏感的终端设备。我们认为这类创新是必须的。过去,这样的创新通常由高通、微软,包括苹果来推动,但我们比较庆幸的是,在这方面我们比他们走得更快一些。

骆轶航:这块因为做得早。

徐驰:因为做得早,还想不停往上再触碰一下天花板。

骆轶航:提到整个产业和同行的时候,我们提到了Meta,多次提到到苹果,还有高通,我们提到的都是全球巨头和公司,包括也讲到华为和小米。XREAL作为一个有自研能力,市场面向全球入局比较早,目前仍然在市场上占有比较高份额的一个公司,怎么看我们在全球生态中的位置?

徐驰:好问题,包括如何看待未来全球的竞争。我给大家最大的建议是,在商业化的这几年里,我们聊了国内非常多的做消费电子的创业的公司,唯一的出路就是出海,尤其是如果你想开拓一个新的场景,唯一的路就是出海。虽然中国市场很大,但全球市场能给你更及时的反馈和响应,更好的产品能以更快的方式脱颖而出。另外,今天在消费电子领域,我们往往看到同样一个格局,海外在AR这一侧,始终有三个竞争对手:Meta、苹果和三星。无论怎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一定会持续在这个赛道上竞争。

骆轶航:三星背后是谷歌。

徐驰:从终端来讲,XREAL面对这三个巨头竞争并不那么激烈,我们跑的足够快,我们可以跑到前三,甚至前二。国内有华为、小米,包括OPPO、vivo绝对会进来。海外市场相对容易做一些,如果这个赛道足够大,我们觉得这是巨头逼近的赛道,相对来说仍然是海外没有国内这么卷一些。

骆轶航:华为肯定比三星能打,小米跟Meta比,某些落地层面也非常能打。国内专注做国内市场的同行,这种情况之下,出海是大部分中国做硬件的公司最好的一个选择。

徐驰:差不多是这样,我们看今天也是一样,北美市场能够孕育出特斯拉,中国很难孕育出像特斯拉这样体量的,其他的华为、小米直接冲进来。

骆轶航:你讲海外是中国硬件类的创业公司最好的地方,意味着中国公司能打,这背后是中国供应链能打和中国制造能打,这个能力是可以被复制的一种能力吗?

徐驰:最近我们和行业内的很多上游企业交流了很多。我们回看历史产上业链的迁移,消费电子曾经在美国,逐渐转移到日本,然后是台湾地区,再到韩国,最后来到中国大陆。没有任何一个市场比中国市场制造业更优秀。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规模上,还体现在上下游集群、人才和经验的综合积累上。大家要有信心,今天除了国际政治的一些掣肘以外,中国的劣势已经很少了,剩下的都是我们的优势。

所以,为什么过去十年海外的智能硬件创业公司没有一个能够成功,我们中国能够孕育出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原因很简单,因为制造业最核心的资源在中国,它能让中国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周期进行试错和迭代,这非常重要。我们说,把制造业转移到印度、东南亚并不容易,更多是中国在进行预制菜式的生产,把组装车间搬到海外,这并没有本质上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巨大积累仍然留在内地的做法。在美国,开模的人才已经装不下一个教室了,但在中国可以装满几个橄榄球场。这是一个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积累了如此多的经验,不是十年二十年内就能迁移走的。

骆轶航:AI和AR的结合,诞生AI眼镜,从另外一个角度,是不是在全球AI无论面临什么环境,中国都保证积极参与的重要逻辑?

徐驰:我非常认同。我认为AI是下一次生产力革命,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但我们需要有耐心。如果把历史拉长,这次生产力革命是明年发生还是十年后发生,其实并不重要,大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如果AI确实是下一次生产力革命,那么它与终端设备的紧密结合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在手机上能做的事情,在电脑上也能完成,但由于手机的便携性和及时性,它比电脑更受欢迎。同样,我们也相信,其他终端设备,无论是PIN还是眼镜,或是更便携的设备,在AI的腾飞过程中,都有很大的助力。

骆轶航: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把物理世界的议题放在今天上午的重要原因。从机器人到手机,到AR,到XR,这是放大和普通人重要关系的事情,也让普通人感受AI能力变革的东西。同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范围内,如果我们将AI视为协同产业链中的一部分,它是产生最天然关联,最密不可分关联的东西。

徐驰:假设50年之内,外星人来打地球,我们和美国会一起抗击外星人。

骆轶航:这个是流浪地球3.0版,这充满了想象。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