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犯错实属正常,但千万别犯这个
发布时间:2024-07-24 10:54 浏览量:24
在产品管理时,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正是这些错误铺就了通往成功的道路。本文通过分析常见的产品错误,并深入探讨了如何避免认知错误,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在失败中找寻成长的钥匙,从而推动个人和企业的发展。
别担心你会犯错,Just goahead.
我在B站收藏过一个视频,那是马云早些年在韩国电视访谈时的演讲——马云给年轻人的人生建议丨“为自己奋斗”(Life Advice for Young People丨”Work for Myself”丨Jack Ma)。
这个视频镜同学反复看了很多遍,正所谓“经典值得反复品味”,说心里话,马教父在这里面提到的很多观点和认知,即使放到现在也非常有启发。
比如:
Money followpeople,People should follow the dreams.
And the dreams should follow the execution and ability, and then things happen, themoneywill come.
(钱是追逐人的,而人应该追逐梦想,梦想应该追逐行动和能力,而后你才会成功,财富才会来)
再比如:
Makeenough mistakes. Youfall you stand up, youfall you stand up,enjoy it.
(多犯错误,跌倒了就再爬起来,享受并珍惜犯错的过程)
上周,镜同学在推进产品团队的组织升级,盘点各个同学近半年来的产品成果,并和团队同学分别做了一对一沟通,深度复盘了大家过去犯过的众多产品错误,可谓把针扎到了实处。
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要努力避免眼镜蛇效应。
所谓的眼镜蛇效应是怎么回事?
在英属印度时代,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英国人觉得德里城附近的眼镜蛇太多了,但英国人又不想自己抓蛇,于是他们决定使用一些金钱作为奖励,让印度人去抓蛇。
只要印度人把眼镜蛇的尸体拿给英国人,就可以拿到赏金。
一开始,德里城的蛇确实变少了。
但很快印度人就发现,拿到赏金的最好的方法不是去野外抓蛇,而是自己养蛇,然后定期去找英国人兑换赏金。
英国人发现印度人手里眼镜蛇的尸体买不完、根本买不完,于是就叫停了这个政策。
那些家里养了一堆蛇的印度人一看这些蛇现在也没用了,就把它们都放了。于是德里城里的蛇比英国人出手治理之前变得更多了。
后来一位经济学家在著作中引用了这个故事,并把这种效应命名为眼镜蛇效应: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反而使得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
简单点说:源于认知错误,导致问题从未被正确定义,因此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咱们也反复说过很多次:产品同学的价值和成长,本质上都是由问题来驱动的,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避免犯认知错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问题解决,实现个人和公司的价值创造。
因此,本文镜同学会先分享一些产品常见的错误,最后重点讨论下“认知错误”的典型特征,因为这对于咱们产品同学极为重要。
希望对你有产品启发和参考。
一、调整心态,抓住“试错”红利首先,一个好的组织,应该允许年轻人犯错。
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的发展本就是靠人才来驱动的,华为任正非老爷子曾说过,“将军都是用钱堆出来的,是通过持续作战、不断试错积累出来的。”
同时,对于每个产品同学来说,也都应该珍惜试错机会,当下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都无比激烈,事实上,在越来越精细化管理的大背景下,企业习惯对错误做本能处罚。
我曾做过调研,产品被扣绩效的类目繁多,如,调研不到位、流程有错误、原型不规范、设计有偏差、上线有延期、验收不全面,甚至运营效果不达预期等。
事实上,在很多公司内,产品经理都被定义为业务综合管家:
几乎每个环节的问题都能牵扯到产品,再加上如果公司组织管理“规范”(僵化)、产品领导权威不够(软弱),则很容易导致下属被各种“名正言顺”的罚款。
同时,也有很多团队在产品创新的对外表现上极具包容,尤其是在0-1新业务推进上秉持“开放、鼓励”的姿态,允许团队试错,也给产品同学犯错、修正的机会,这实属难得。
其实,镜同学在很多次面试辅导时,都会遇到有同学在多家公司之间选择纠结的难题,这时,我的一个主要观察视角就是团队在试错这个问题上的姿态,是鼓励、开放,还是一板一眼地拧螺丝钉。
因为根据镜同学的成长经验,我太知道,只有跌倒、爬起、结疤的反复摔打,才能成就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而不打仗怎么能锻炼出好将军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镜同学认为: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允许试错”是为数不多的职场红利。
显然,这个红利极具偶然性,所以才更值得咱们珍惜。
说实话,我评判很多产品同学是否有培养的潜力,其中一个主要方法就是看他们对试错的认知和理解,以及犯错后的姿态。
如,对于新市场的调研与设计:有些同学很珍惜,认为这个试错是个人成长难得的好机会;而有些同学则会抱怨条件不成熟:啥都没有就让我干,这不是明摆让我犯错吗?
我想说的,还是马云这个视频中讲的原话:如果条件都具备了,还有你我什么事?年轻人要珍惜犯错的机会,少些抱怨,多些执行力。
二、这些错,不算错上周我在和团队同学一对一沟通时,也有同学直言,怕被贴上不专业的标签,所以怕犯错,甚至不敢创新。
在我看来,这大可不必。
因为,有很多产品错误你一定会犯,这是产品成长的代价,有些错误你也不必担心,反而是面对错误的改正态度更重要。
举个典型例子:
上周我在参加原型评审时,发现有两三个同学都存在设计不规范。
比如,在页面原型上,同一个字段命名存在前后就不一致,弹窗里叫做“客户名称”,详情里又叫做“客户姓名”。
再如,搜索框里的提示文字写的不全,没有明确写出支持模糊搜索,PRD文档里也没体现,全靠技术评审时现场讲,难以追溯。
还有,流程设计时泳道定义不合理;需求调研时问卷设计的像高考试卷一样,题目描述极度复杂;竞品分析时选错了对象等等。
错误不重要,习惯很重要,
这些错误我也都当场指出了,比如上面的原型设计,如果UI和前端严格按照你的原型设计,等上线验收时被运营等同学指出,归根到底责任一定在我们产品,因为你原型就是这样设计的。
在我看来,这些错误都是正常的,很多人都会犯,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只不过用心同学不会重复犯同样错误而已。
但是,这些错误根本不用担心,与其花精力自责,还不如写个“错题本”,积极改正永远是面对错误的唯一解。
三、这个错,不能犯你的表达,往往是你认知水平的参考尺。
在我当场对这些同学提出“批评”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有个同学起初不以为意,后来认为我吹毛求疵,TA反驳道,“你不是常说原型不过是业务的表达载体,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业务场景的理解吗?”。
首先,这句话的确是我说的没错,那个语境我更多是为了强调对业务场景的调研和洞察,并非是说原型设计不重要,那是相对的视角。
其次,我虽然对工作很严肃但语气也绝对温和,还在拼命鼓励TA,说这些小错误并不重要,这也是试错的经历,也不用担心考核,但你刚入行,产品习惯却无比重要,务必要认真对待和重视。
算是真心在教导。
可TA却毫不领情,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姿态,在工作没做好的事实下,首先想的不是怎么改正,而是怎么找补?怎么反驳?怎么证明自己没错?
TA的这个态度让我想起了早些年我唯一辞退过的一个同学:在面对产品错误上,同样的固执,同样的自以为是,同样的玻璃心态。
说句感性的话,虽然我反复教过很多次,但感觉每次都是好心被辜负,甚至觉得我故意针对Ta。
其实,TA对公司所有人也都是这样,面对大家善意批评,TA都无一例外地予以坚决不听,也导致不少人都很反感TA的表现。
最后老板实在看不下去了,向我下了最后通牒:咱们这个阶段,只能筛选人,不能培养人,更不能把精力用在不值得培养的人之上。
事实上,这类认知错误,才是我最担心的。
因为,在这类认知偏差的debuff加持下,只会持续催生眼镜蛇效应,你不可能正确定义问题,更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只会被困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在低水平力重复。
而面对同样的错误,同样的批评,另外两个同学则是虚心接受,甚至感激教导,也让我更愿意分享经验,可以预见,他们会踩着过往的经验,抓住试错的红利快速成长。
路,始终要靠自己去做,就看你怎么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