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眼睛上长出“小翅膀”?不仅仅是“长了一块肉”那么简单

发布时间:2025-04-30 15:40  浏览量:40

徐大爷今年53岁,10多年前,他的右眼上长出了一块“膜状物”,偶尔觉得眼睛痒、有异物感。最近1年来,这些症状变得更严重了,徐大爷赶忙来到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角膜与眼表病专科李宽舒主任诊断徐大爷患的是右眼“翼状胬肉”,为他制定了“右眼翼状胬肉切除伴结膜瓣移植术”的手术方案。术后仅十来天,徐大爷眼睛结膜面就看不到明显的疤痕了,不适症状大为减轻,他心里别提多满意了。

(▲术前)

(▲术后)

一、那么什么是翼状胬肉呢?

翼状胬肉(pterygium),俗称“鱼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它的名字来源于其外观——从眼白(结膜)向角膜(黑眼球表面)生长的三角形膜状组织,形似昆虫的翅膀。

这种异常增生组织通常出现在靠近鼻侧的睑裂区(即眼球暴露在外的区域),可能与长期紫外线暴露、干燥或风沙刺激有关。

二、为什么会得翼状胬肉?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1.紫外线暴露:长期户外活动(如渔民、农民、建筑工人)未佩戴防护眼镜,紫外线损伤结膜组织。

2.环境刺激:长期接触风沙、灰尘、干燥空气或化学物质。

3.慢性炎症:反复结膜炎或干眼症患者更易发病。

4.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三、翼状胬肉有哪些症状呢?不仅仅是“长了一块肉”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胬肉生长,可能出现:

1.眼红、异物感:因组织增生导致血管充血。

2.视力模糊:若胬肉侵入角膜中央,可能遮挡视线或引起散光。

3.眼干、流泪:胬肉破坏泪膜稳定性。

4.外观影响:明显可见眼表粉红色隆起,可能影响容貌。

四、应该如何诊断?

眼科医生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即可确诊。需与另一种常见疾病“睑裂斑”区分:

1.睑裂斑:仅表现为眼白局部黄白色隆起,不侵犯角膜,通常无需治疗。

2.翼状胬肉:向角膜生长,可能逐渐进展。

目前通常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选择

1.保守治疗(针对静止期或轻度症状):

人工泪液缓解干眼;抗炎眼药水(如非甾体类或短期低浓度激素);避免刺激因素(如佩戴防紫外线眼镜);但是保守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彻底去除翼状胬肉。

2.手术治疗(以下情况需考虑):

胬肉侵入角膜影响视力;反复发炎、外观困扰;眼球运动受限。

目前常用术式包括单纯切除术、自体结膜移植术或羊膜移植术,术后复发率约为5%-30%。为降低复发风险,患者需严格防晒并遵医嘱用药。

五、我们可以怎么预防呢?

1.户外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太阳镜或宽边帽。

2.减少环境刺激:风沙大时使用护目镜,保持环境湿度。

3.避免揉眼:慢性摩擦可能加重炎症。

4.定期眼科检查:早发现、早干预,避免病情进展。

六、胬肉常见有哪些误区呢?

1.“胬肉会癌变吗?”:翼状胬肉是良性病变,极少恶变,但需与眼部肿瘤鉴别。

2.“手术切除后就不会再长?”:术后仍有复发可能,需配合防护措施。

3.“滴眼药水能彻底消除?”:药物仅缓解症状,无法让胬肉完全消退。

七、总结

翼状胬肉虽不属于致盲性眼病,但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和视力。通过科学防护、及时就医和合理治疗,多数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若发现眼睛异常充血或异物增生,建议尽早就诊,让专业的眼科医生为您的眼睛保驾护航。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施维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