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公园惊现超1米长眼镜蛇!

发布时间:2025-05-06 23:59  浏览量:28

最近天气湿热

正是各种蛇类出洞的高峰期

外出踏青时

可得小心“蛇出没”!

深圳莲花山公园

上演“蛇出没”

市民刘先生反映

他在深圳莲花山公园散步时

碰到一条眼镜蛇

当时正在地面上蜿蜒爬行

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图源:第一现场

刘先生说

当时他从山顶往山下走

在捷顺亭附近突然看到

一条1.2米到1.5米长的眼镜蛇

眼镜蛇被惊扰后

立刻把头抬起

直立起身体看着刘先生

刘先生见状不敢贸然上前

随即赶紧躲开了

公园管理处负责人提醒

每年的四月到十一月

都是蛇出没的高发季节

蛇在气温到达25到30摄氏度左右是比较活跃的,公园环境生态繁茂,蛇出没的几率较高,市民游园时要多加防范。

目前,公园工作人员会在夏季每半个月施一次硫磺粉驱蛇,同时也会加大工作人员的巡查力度,看到蛇会及时捕捉。

佛山有市民曾发现眼睛王蛇

在佛山也经常发现蛇出没的身影

据南海公安微信公众号

2024年12月份发布的消息

刘先生在西樵某路口等红绿灯时,一条长蛇突然从旁边绿化带的,石头洞内探出身子,片刻后又迅速缩回洞内,刘先生迅速用手机拍下这一幕。仔细辨认后,发现这蛇竟是带有剧毒的眼镜王蛇(俗称‘过山峰’)于是立刻退到安全区域并报警求助。

随后民警和消防人员尝试通过敲打石头的方法“引蛇出洞”。瞅准时机两边夹击一把夹住蛇头,将其牢牢控制住,并成功拖出,妥善放进笼子。

如果不幸被蛇咬后

应该怎么做?

01脱离

立即远离发生咬伤的区域,遇有蛇咬住不放时,可用棍棒或其他工具促使其脱离,水中被蛇(如海蛇)咬伤者,立即将受伤者移送到岸边或船上,以免毒性发作致淹溺。

02认蛇

几乎无人能够认识所有蛇类,即便常见毒蛇,也可因地域、环境等因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给蛇的辨认带来困难。因此,尽量记住蛇的基本特征,如蛇的形态、头型、体纹和颜色等,或拍摄致伤蛇照片以备辨识。切勿企图捕杀致伤蛇,避免二次受伤。

如何分辨毒蛇与非毒蛇?

上下滑动查看

03镇定

蛇伤后的紧张、恐慌等会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毒素吸收。尽量保持冷静,平复情绪,因为部分是“干咬”且中毒症状需要一定时间才发生,及时救治是可愈的。

04呼救

尽快送去医院是被蛇咬伤后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应及时呼叫“120”或当地指定急救电话,快速送往就近医疗机构或有蛇伤救治能力的医院,切忌等到中毒症状发作再送医。

05解压

摘掉受伤肢体饰物,如戒指、手镯、手表、脚链、脱去紧身衣袖或裤子等,以免加重局部伤害,伤口可用清水简单冲洗。

06制动

活动有促进毒素吸收的风险,被毒蛇咬伤后应尽量全身性制动,尤其受伤肢体制动,可用夹板或就地取材固定伤肢以保持制动;伤者保持坐位或斜靠位,受伤部位或肢体处于相对低位(保持在心脏水平以下),以利减少回心血量,减缓毒素吸收或扩散。

07包扎

对蛇咬伤患者无绝对安全有效的包扎方法,绷带加压固定、加压垫或加压环有助于减缓毒素吸收,主要适于神经毒类蛇咬伤,也适合部分血液毒类蛇咬伤,谨慎用于中华眼镜蛇、尖吻蝮蛇等富含细胞毒的蛇咬伤,否则可能加重局部坏死。

08止痛

局部疼痛是蛇伤主要症状,大多无需止痛,严重者酌情给予乙酰氨基酚或阿片类止痛药适当镇痛。

09复苏

保持气道通畅。如患者恶心,有发生呕吐风险者,应将伤者置于侧卧位或恢复体位;如发生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心肺复苏。

10处置禁忌

蛇咬伤急救应避免以下措施:裸手捡拾或触碰看似死亡的毒蛇、等待症状发作以确定是否中毒、用止血带结扎、用刀去切割伤口(牙痕)、企图用嘴吸出毒素、用冰敷或将伤口浸入冰水中、饮酒止痛或喝咖啡饮料、用烧灼等方法处理伤口。

公园植被茂盛

蛇出没有一定几率

市民懂防范、不惊扰就不必恐慌

最近有出行计划的朋友们

注意游玩安全

2025年“五一”假期

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

猜你会看

突然爆炸!7人受伤变“木乃伊”!很多人在用→
返程注意!广东多地将有强对流天气
金价,连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