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光,融化白内障的霜雪,照亮清晰世界…
发布时间:2025-05-12 14:53 浏览量:48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
这个母亲节,与其送鲜花礼物
不如给妈妈一份“看得见的爱”
祝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当白内障遇上散光
你是否经常遇到这些情况?看东西有重影,路灯、车灯周围总有一圈光晕;即使戴眼镜,视力依然模糊不清;晚上开车特别吃力,眩光严重……这可能是散光+白内障在作祟!
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而散光则像一道“附加题”,让治疗难度升级。尤其是不规则散光,由于角膜表面凹凸不平,普通眼镜或常规人工晶体难以矫正,术后可能依然视物变形、重影。
模糊的世界,是妈妈说不出口的遗憾
张阿姨(化名)今年50岁,年轻时因一次意外导致左眼视力受损,多年来只能依靠右眼生活。然而,近几年,她发现仅剩的“好眼”也开始变得模糊——色彩暗淡、阅读吃力,甚至连家人的笑脸都看不清了。检查后才发现,她不仅患有白内障,还伴随严重的不规则散光。
“以前总觉得忍忍就过去了,可现在连孙子的小脸都看不清了……”张阿姨的无奈,这是许多中老年母亲的缩影。她们默默承受着视力衰退的困扰,却因害怕手术风险或担心拖累子女,迟迟不愿就医。
给妈妈定制“高清视界”
经过检查,张阿姨的角膜散光高达300度,且不规则分布。若采用传统手术,很可能面临两个结果:
1.单纯解决白内障,术后仍需佩戴厚重的散光眼镜;
2.强行矫正散光,但精度不足,效果不稳定。
针对张阿姨的复杂情况,吴晓明主任医师团队根据张阿姨的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最终为张阿姨制定了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切开+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的个性化方案:
1.飞秒激光:以微米级精度重塑不规则角膜。
2.矫正散光;多焦点晶体,同时解决白内障、散光、老花问题,实现远、中、近全程视力。
完成全部术前检查后张阿姨预约了日间手术,手术当天张阿姨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到院复查时,张阿姨的视力从0.1提升到0.8;一个月后,她甚至能看清1.0的视力表,读书看报、接送孙子都不再是难题,张阿姨说:“没想到现在的手术这么轻松,早知道就不忍这么多年了!”
患者术后离焦曲线 远视力达到1.0
什么是散光白内障?
1.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导致视物模糊、颜色变暗。
2.散光:角膜或晶状体不规则导致光线无法聚焦在视网膜上,看物体有重影、变形。
3.散光白内障:两种问题同时存在,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角膜散光≥100度的白内障患者)。
如果你有以下困扰,建议尽早检查:
✔ 视力模糊+重影(看字、看人脸有叠影)
✔ 夜间视力差(车灯、路灯眩光严重)
✔ 频繁更换眼镜,但矫正效果不理想
✔ 颜色变暗,像蒙了一层雾
注意:很多患者误以为是“老花”或“近视加深”,延误治疗!
为什么传统方法效果有限?
1.单纯治疗白内障:不解决散光问题,术后视觉质量仍不理想!
2.普通白内障手术:仅替换混浊晶体,不矫正散光 → 术后仍需戴散光眼镜。
3.框架眼镜矫正散光:镜架可能厚重、视野变形,尤其高度散光患者体验差。
4.隐形眼镜:长期佩戴可能引起干眼、角膜损伤,不适合中老年人。
飞秒激光:让手术更安全、更精准
一. 手术更精准,效果更稳定
①切口更规则:激光制作的角膜切口密封性好,降低感染风险。
②撕囊更居中:人工晶体位置更稳定,减少术后偏移风险。
③个性化设计:根据患者眼部数据定制手术方案,提升视觉质量。
二.减少超声能量,保护角膜内皮
①传统手术:依赖超声乳化,能量过高可能导致 角膜水肿,影响术后恢复。
②飞秒激光:预先劈核,减少超声能量使用,尤其适合:角膜内皮细胞较少的患者、高度近视、硬核白内障患者。
三. 降低后发障概率
①传统撕囊若不规则,可能导致 人工晶体偏位 或 后囊膜混浊(后发障)。
②飞秒激光精准圆形撕囊,显著降低后发障风险,减少二次手术可能。
四.手术更安全,适合复杂病例
①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精准控制眼压,减少并发症。
②角膜散光患者:可联合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提高视觉质量。
③悬韧带松弛患者:减少术中晶状体脱位风险。
五. 恢复更快,视觉质量更高
术后1天 即可恢复基本视力,不适感更轻,眩光、夜间视力改善更明显,尤其适合对视觉质量要求高的人群(如司机、摄影师)。
母爱无价,清晰无价
清晰视力不仅是视界的改变,更是生活质量的飞跃,一份“清晰”的礼物,能让妈妈未来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让妈妈重新看清孩子的笑脸、重拾读书的乐趣、从容享受夕阳下的散步。这或许才是母亲节最温暖的礼物。
专家提醒:对于有类似视力问题的患者,建议尽早到专业眼科医院进行检查评估是否适合进行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避免视力进一步下降,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