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在三亚被“竹叶青”咬死,专家称:比眼镜蛇更毒,有多危险?
发布时间:2025-06-05 05:56 浏览量:42
近日,据《大象新闻》报道,27 岁女子李丽在三亚街头散步时,右脚突然被不明生物咬伤,随后出现恶心、抽搐等症状。尽管辗转两家医院抢救,仍于次日清晨不幸离世。家属悲愤质疑:“医院为何延误治疗?”
更令人震惊的是,三亚卫健委通报显示,当地医院近年收治的蛇咬伤病例中,竹叶青占比高达 56.3%。当专家初步判断可能是银环蛇咬伤时,一个残酷现实浮出水面,那就是三亚仅 3 家医院储备抗蛇毒血清,而首诊医院恰恰没有。然而竹叶青的毒性到底有多强?被咬后该如何自救呢?
据了解,2025年6月1日,张鹏(化名)和女友从新加坡飞往三亚旅游。当晚入住酒店后,两人下楼到附近散步。在距离酒店300米左右的路边,绿化带里不知道窜出了什么东西,在李丽脚趾上咬了一口,留下两个点状伤口。两人打开手机手电筒寻找未果,返回酒店简单冲洗后,立即打车前往三亚中心医院。
途中,李丽出现呕吐、舌头发麻症状,抵达医院时已意识模糊。然而,首诊医生未按毒蛇咬伤规范处理,仅开具止吐针和生理盐水,并反复抽血化验,耗时 3 小时才建议转院。此时,李丽已出现全身抽搐,血小板数值异常,被紧急送往三亚四二五医院。遗憾的是,尽管该院配备抗蛇毒血清,但因延误过久,抢救无效死亡。
事件核心矛盾聚焦于 “毒蛇身份”。家属坚持认为是毒蛇咬伤,而医院最初诊断为“虫咬伤”。温州市蛇类研究所负责人陈俊标根据症状判断,李丽可能被银环蛇咬伤,其神经毒素可在 4 小时内致人呼吸衰竭,而抗蛇毒血清是唯一解药。
但知名医学博主“白衣山猫”提出异议,认为症状更符合毒虫咬伤引发的过敏反应。值得注意的是,三亚四二五医院近年收治的 3336 例蛇咬伤中,竹叶青占比 56.3%,银环蛇仅 2.9%。这种地域分布差异,让蛇种鉴定更加扑朔迷离。
此外,根据海南省卫健委 2024 年公示,三亚仅有3家医院配备血清,且需明确蛇种才能匹配。而李丽被咬后未拍摄蛇类照片,导致医生无法精准判断。更严重的是,首诊医生未按《蛇咬伤救治规范》进行毒蛇抗原检测,错失黄金抢救期。
三亚作为热带城市,蛇类活动频繁,专家提醒,户外行走应穿长靴、用“打草惊蛇”法探路,避免夜间进入草丛。若不幸被咬,需立即绑扎伤口近心端、冲洗排毒,并拍摄蛇类照片。值得注意的是,银环蛇咬伤初期可能无明显肿胀,易被忽视,但 4 小时内必须注射血清。
三亚女子的悲剧,暴露出热带旅游城市在蛇伤救治体系中的短板。从血清储备不足到诊断流程滞后,从公众防蛇意识薄弱到医疗规范执行缺位,每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酿成致命后果。正如海南省政协委员刘泽林所言:“建立全省统一的蛇伤救治网络刻不容缓”。愿逝者安息,生者警醒。希望这场悲剧能推动三亚乃至全国完善蛇伤应急机制,让更多人在热带旅行时远离“致命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