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惊现6000条眼镜蛇养殖场!村民靠蛇致富?
发布时间:2025-06-11 09:28 浏览量:30
在贵州毕节黔西市甘棠镇毕架村,一个2000多人的小村庄里,竟藏着6000余条眼镜蛇!这不是电影场景,而是当地村民增收的“秘密武器”。镜头下的蛇群穿梭在“小房间”里,它们既是令人退避三舍的猛兽,也是村民眼中的“黄金宝贝”。
图片来源于网络
“蛇窝”里的科技:一条蛇的身价可“不菲”
走进毕架村的和润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眼前是整齐排列的“蛇房”——每个塑料箱里铺着柔软被子,顶部装着保温板,既锁热又遮光。掀开盖子,眼镜蛇迅速扭动身躯,场面令人头皮发麻。
“这些‘家伙’可娇贵着呢!”技术员雷春勇边检查蛇窝边笑道。他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温湿度,若环境不达标,蛇会“发脾气”拒食。如今,每斤眼镜蛇售价130元,6000条蛇的总价值超千万,堪称“会下金蛋的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返乡青年的逆袭:从失败到“蛇老板”
合作社负责人龙家国是这场“蛇经济”的操盘手。1976年出生的他早年在外地打拼,2017年返乡后尝试过养羊、种菌,却屡次失败。直到2021年,他从网上看到“养蛇能致富”,决心放手一搏。
“养蛇技术门槛高,但回报也高。”龙家国坦言,初期投入200多万元建厂,从选种到喂养,他像“学生”一样边学边干。如今,他的蛇皮、蛇胆、蛇毒在药市热销,连蛇油都成香饽饽,销路根本愁不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蛇的“全身宝”:一条蛇的产业链有多长?
眼镜蛇为何如此“值钱”?答案藏在它的“全身宝”里:
蛇皮:可制成高档皮革,比鳄鱼皮更稀缺;
蛇毒:提炼后用于治疗风湿、癌症等疾病;
蛇胆:民间视为“补品”,药企争相收购;
蛇肉:经过处理后可制成保健食品。
“蛇的利用率高达90%!”龙家国展示着合作企业的订单。如今,他的蛇早已卖到全国,甚至出口东南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养蛇人”到“致富带头人”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本事。在龙家国的带动下,毕架村已有17户村民加入养蛇队伍,每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更令人惊喜的是,毕节、金沙、铜仁等地的养殖户也慕名而来“取经”。
“以前村民外出打工,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村支书感叹。目前,毕节已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蛇产业链,预计年内带动就业超200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蛇经济”背后的风险与挑战
尽管前景光明,但养蛇并非毫无风险:
1. 技术门槛高:需掌握恒温控制、疾病防治等技术;
2. 政策监管严:特种养殖需通过审批,违规可能面临处罚;
3. 市场波动大:若蛇毒价格暴跌,可能导致利润缩水。
对此,龙家国建议:“新手别盲目跟风,先从养殖100条起步,积累经验再扩大规模。”
从“见蛇色变”到“蛇生财富”,毕节的“蛇经济”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下次看到蛇,或许该说声“你好”——它们不仅是自然的精灵,更是农民增收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