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清晰“视”界 走出常见误区
发布时间:2024-11-20 06:17 浏览量:15
近视不能戴眼镜,越戴越依赖;看不见黑板没关系,往前靠一靠;戴上眼镜,一劳永逸……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人体视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预防近视形成、控制近视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应该如何做好近视防控?本期请到南平市人民医院眼视光科主任钟文慧,介绍科学有效的防控治疗措施,帮助家长们走出误区。
误区一:无需复查,即可直接配镜
“许多家长不把学校的常规视力筛查当回事,复检率不高,有的甚至不进行复查,就直接到眼镜店配镜。”在入校视力筛查过程中,钟文慧发现,不少家长不够重视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近视防治知识,认为孩子视力异常、视物模糊,就该直接配镜,只要上课看得清黑板就行。“校园检查只能作为初筛。”钟文慧解释道,儿童、青少年在进行非散瞳电脑验光时,可能会出现检查结果不准确的现象,用眼疲劳有时也可能导致假性近视,极易误判。
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疲劳,晶状体处于暂时无法调节的状态,导致视物不清。若出现假性近视,可通过减少用眼时长、热敷、按摩等方法,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视力有可能恢复如初。而真性近视是不可逆转的,需要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定制防治方案。因此,校园内的视力初筛结果仅可作为参考,家长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复查,排除假性近视,获取精确的视力数据,避免盲目配镜带来的不良后果。
钟文慧建议家长们,应尽早为孩子建立屈光档案,这样不仅可以长期跟踪孩子的视力变化,还能对近视预防起到检测、评估的作用。一份完整的屈光档案记录了孩子的视力、眼位、远视储备、眼压等情况,能帮助医生直观了解孩子的视力变化,给出防控近视的合理建议,采取必要的干预和治疗。
误区二:视物不清,仅需座位前靠
发现孩子有频繁眯眼、视物模糊、看不清黑板的情况,仅让孩子调换至靠前的座位,而不治疗,是否会让近视进一步发展呢?钟文慧告诫家长,发现孩子视物吃力,看不清板书,仅要求老师调整座位的做法治标不治本。如长期不加以干预,会导致近视度数加深,甚至诱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孩子的视力健康。
调整座位确实可以暂时帮助孩子看得更清晰,但不能从根本上预防或控制近视的发展。如果孩子频繁眯着眼睛,抱怨看不清黑板,这可能是近视的早期信号之一。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因素、用眼习惯、学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单纯调整座位对预防近视没有任何帮助。座位前调还可能让孩子依赖近距离观看,加重近视程度,或者只能靠听觉学习,导致学业退步。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及时纠正,一但孩子出了教室,参加户外活动、过马路时,仍会因视力模糊面临麻烦,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除了带孩子到专业的医院眼科进行检查,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健康。如,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写作业时,每隔20分钟远眺一次;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每天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误区三:治疗期间疏于复查
面对青少年近视防控,家长应当摒弃错误观念,信赖专业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个性化治疗方案。
目前,在光学干预方面,可通过佩戴功能眼镜(离焦镜)或角膜塑形镜(OK镜)防控近视。功能眼镜(离焦镜)是一种中央视野清晰,周边区域产生近视性离焦的眼镜,可一定程度控制近视发展;角膜塑形镜(OK镜)则是通过重塑角膜形态、形成周边离焦环,达到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
药物干预方面,可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增加眼底脉络膜的血供,延缓近视度数增长。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案,都需要定期找眼科医生复查,监测近视发展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那么,视力防控是否一定适合孩子?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方案呢?钟文慧介绍说,采用单一的防控手段,无法控制孩子眼轴的增长和近视的发展时,就需要更换方案。临床数据显示,一部分患者在连续使用低浓度阿托品一、两年期间,度数和眼轴增长幅度明显减缓;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不理想,就要考虑有可能与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患者本身发育较快有关。对于这部分患者,必要时可以考虑联合角膜塑形镜或离焦框架镜等手段,最大限度提高近视控制的效果。因此,钟文慧建议,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孩子,依然要坚持每三个月至半年前往医院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其视力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