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 | 对话XREAL创始人徐驰:我们更擅长做体验天花板级的产品,而不是低价产品

发布时间:2024-12-05 18:12  浏览量:18

12月5日,XREAL AR眼镜新品XREAL One正式上线,这也是其首款搭载自研芯片X1的产品,售价3299元。XREAL创始人、CEO徐驰称,这是一款定义了如今“消费级AR眼镜市场天花板”的产品。

在新产品揭开帷幕之前,我们在北京海淀区XREAL公司的会议室中见到了他,聊了聊有关芯片、XREAL新产品、行业热点、市场竞争等话题。

计算机先驱艾伦·凯曾说过:“真正在乎软件的人,应该自己造硬件。”在约两个小时的沟通过程中,徐驰多次表达了相似的看法。

“XREAL新品售价3299元,已经是‘白菜价’”

Q:作为XREAL首款搭载自研芯片的产品,新眼镜有什么优势?

A:借助自研的X1芯片,我们把延迟降到了3毫秒,而Apple Vision Pro的延迟是12毫秒。

我们还增加了非常多动态优化视觉强化算法,比如说更快的刷新率。我们也实现了动态的补帧,这跟电视、电脑上采用的一些算法是很相近的,能够在不增加主机端的渲染压力的同时,让帧率进一步上升。当然还有有竞争力的功耗指标。

这只是我们第一台自研芯片的设备,未来还有很多可期待的功能,我们上面还能跑一个小的系统,允许用户个性化很多东西,比如去改屏幕的大小远近,甚至我们可以弄出一个带鱼屏或者很多其他相关的一些东西……诸如此类。

Q:我该怎么理解这款X1芯片?它是主控芯片吗?或者说它是对标高通的AR Gen 2吗?

A:如果你要对标的话,X1非常像苹果Vision Pro头显里的R1芯片,但不是只靠它,还有一部分的算力是要依靠我们的计算主机搭载的SoC去做(注:R1负责实时处理来自AVP 12个摄像头、5个传感器和6个麦克风的数据)。

所以X1实际是把一些数据搜集起来,去做一些预处理的协处理器。

原来的情况是当有数据被眼镜采集到的时候,要全部传回计算主机做处理,处理好了再传回眼镜,带来的是极大的延迟;所以现在我们希望有一些数据可以直接借助X1的能力,在眼镜端完成一些优化、渲染等等任务。

Q:自研芯片会不会造成整机成本的上浮?新产品的价格定位是?

A:首先,我们希望把这款眼镜打造成整个如今消费AR眼镜市场的天花板。不仅是芯片,我们还升级了声音、画面、场视角。

而且我们的前代产品Air Pro 2是2999元,移动终端Beam Pro是799元,套装加起来也是这样的价格。

基于这些,新产品定价3299元是非常良心的,我觉得已经是“白菜价”了。

当然今天市面上还有1000多的眼镜产品。如果你觉得价格是一个问题,go for it。但如果预算不是问题的话,这一代产品是目前市场影音优化的天花板,我甚至鼓励我们前两届产品的用户去升级。

Q: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XREAL不会出千元级的产品?

A:对。今天还在行业的早期,我们这家公司更大的优先级在突破体验的天花板,而不是突破价格的天花板。

我觉得这事没有对错,可能我们更擅长做第一件,也更希望靠我们的努力能打动对这块更在乎的消费者。

我也认为这个市场足够大,我们鼓励看到有一些玩家去探索成本的下限。

Q:大概三个月前,在Reddit上有一个ID为“Chi-Nreal”的人发布了很多有关XREAL芯片X1的信息,那个人是你本人吗?

A:是我。当时刚好给一个合作伙伴秀完我们的芯片回来,确实很激动,正好闲来无事就发了一个东西。

因为我们在芯片上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才把它跑到了我们新的眼镜产品上,当你看到完整的端到端的体验,以及非常稳的一个定位之后,确实会有一些激动感。

当然永远可以更好。但是X1作为我们第一代的芯片解决方案,还是挺满意的。在我们自己和合作伙伴的大力配合下,最终在核心指标上也比较完美地达到了设计目标。

很庆幸我们做了对的决策,以及执行力足够好。

Q:Reddit上写的信息是,X1芯片研发了大概3年,倒推一下正好在2021年开始,那时候有什么契机吗?

A:这事是从体验出发的,从我们第一代空间显示产品开始,我们就觉得这上面如果有一个芯片可以去做原生的生态,体验才能真正完美。

这中间包括我们那时候找了市面上所有的芯片方案,其中没有一家,或者一个组合能够完成这个目标。所以早在那时候我们就意识到这个事儿(芯片的重要性),确实得自己跳进来做。

包括我在英伟达工作的经历也是有帮助的,它让我明白了两件事:第一是做芯片确实非常难,第二是你会知道有很多问题是软件或者其他东西解决不了的,你只能靠硬件。

也包括我们在找融资的时候,找到蔚来的李斌总。斌哥试完后的第一个反馈也是说“你得自己做芯片啊”。我当时就说斌哥你太敏锐了,我们就是为了拿到钱之后去做芯片的。

(注:2021年9月份,NREAL(XREAL原名)宣布完成C轮融资,蔚来资本参投。)

Q:2021年做芯片是一个挺好的时机,那时候投融资市场热情、下场团队很多。但很快形式就变了,除了大环境变化,高通也在2022年发布了自己的AR芯片。凡此种种,有没有给XREAL的芯片进展造成影响?

A:我们还好,还比较纯粹和专注。我们决定了只有两个东西我们自己做,一个是我们自己的光学显示,一个是我们自己的芯片,而芯片背后其实是我们的算法。

我们要感谢中国也有一些参照,比如说华为、大疆,确实这些公司和我们想追求的样子很像。

Q:今年《财富》杂志报道,Meta裁撤了自研AR芯片的部门,这件事对XREAL自研芯片的决定有没有造成影响?以及怎么看Meta的决定?

A:我不了解Meta内部的这些判断,但是你要说他们再也不在芯片上去做创新了,我是不信的。

从过往的了解上,Meta 花钱最大的可能是三块:一块是做自己的系统和生态,一块做自己的光学和显示,第三块就是芯片。

所以未来如果有消息说Meta AR芯片部门重组了,或者又秘密研发了,我都不会惊讶。而且据我了解的一些消息,这次Meta只是对芯片团队不甚满意,所以在进行调整。

Q:你刚刚说到了“消费级AR眼镜天花板”,怎么定义这个天花板?

A:我们简单描述一下,今天头戴式的设备分了几种?

第一种VST(Video See-Through,视频透视),代表的是Apple Vision Pro,最近经历了关注度的陡升和缓慢下滑。

第二种是主打一个全天候佩戴的AI眼镜,像Ray-Ban Meta,但它并没有太多的显示,但我们相信这个品类会逐渐加入显示的功能。

我们认为其实会有一个中间形态,OST(Optical See-Through,光学透视)。它可能有80% VST的体验,但在重量等方面,只是1.2倍的AI眼镜的cost。

如果成了,OST在内容端可以共用VST的生态,但又实现了AI眼镜的轻量化体验,更容易成为一个体量很大的终端。

我们一直在致力于这个路线,我们也希望能在生态体验上树立绝对天花板的认知。

Q:上述分类之一的AI眼镜市场今年非常火,怎么看这个赛道?

A:我觉得今天的AI眼镜不是AI智能眼镜,今天的产品功能,并没让AI展现出它的魅力。

即便是目前卖得最火的Ray-Ban Meta,它距离真正堪称智能的眼镜也有差距。

我希望看到的是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在致力于去削减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而不是做一个更便宜版的Ray-Ban Meta。

在技术创新也好、产业链创新也好,或者有什么东西能填补两者差距之前,我看不到我们做这件事情的一个动力。

Q:拍照和音乐,功能确实有限。但我想有些企业会意识到timing的重要性,需要在这个时间点立住自己的品牌效应?

A:有什么成功的案例是这样的吗?我们想一想,智能音箱也不是吧。历史无数次地告诉我们,这样冲进来了往往未必赚得到钱。

我认为Ray-Ban成功是因为它是今年一个带有科技属性的时尚单品。它和AI带来的全新体验本质无关,可能去年流行的是另一个款,今年流行这个AI眼镜了,这是你说的timing。

你用时尚领域的一个商业逻辑,去评价消费电子市场,这是一个挑战。

Q:但的确很多AR玩家都在紧锣密鼓地和传统眼镜厂商做合作。XREAL也在11月底官宣了和博士眼镜的合作,这是一个战略防御的选择吗?

A:还好还好,这个合作是一个线下销售上的合作,开拓我们线下销售渠道的。

这方面我们还好,你可能不知道,Gentle Monster(韩国太阳镜和光学眼镜品牌)是我们投资人,那我们急什么呢?

Q:如果像您说的足够好用,且与大模型互补的AI智能眼镜就是XREAL的至高目标,现在进度条到百分之多少?

A:这件事是0到1的事,我不知道。0到1就是一个创新的事,不是一个工程化过程,是不可预期的。

一到n的事才是可预期的——好比说我今天开了模,我到多长时间我能把这个量产做到。

Q:除了光机和芯片,未来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提升自研零部件的比例?

A:我们蛮骄傲地讲,至今我们所有定制化的零部件已经占了60%以上。

Q:这么大量自研零部件的使用是不是意味着极高成本,赚钱吗?

A:其实垂直整合是挣钱的,但是这还需要体量的承担。

比如大疆、苹果有好多东西都是自己做的,但它俩的毛利率可是最高的,所以我们想走的也是这样的一条路。我们也希望用户能理解我们自己做的这些研发的目标,是我们希望做的要比行业的平均分好。

XREAL One镜腿物理按钮

Q:过去这一年,你的精力是怎么分配的?

A:今年我很大一部分精力,被参与到全球最一线技术分工这件事占据了。包括我们官宣跟宝马的合作,最近奔驰也开始官宣我们,包括和博士眼镜的合作,努力跟上下游最好的参与者一起共创。

这一年我可能也达到了我体重的一个巅峰,相比22年底胖了10公斤以上了。

Q:对未来市场有什么展望?

A:2022年我们第一次推出了Air系列,开始了一个OST眼镜的商业化元年,2023年实现了小的提升,到今年实现了芯片和光机的更大提升。所以我们对5号发布的芯片寄予厚望,也挺想看看消费者的反馈。

另外我们几项核心技术其实也面临着一些拐点,未来一两年可能在体验上还会有一些质的飞跃,比如未来可能不仅把X1芯片用在3DoF产品上,甚至用在6DoF产品、AI眼镜上,等等。

(注:3DoF是指当头部处于一个固定位置时,头戴设备可以检测到头部向不同方向转动的角度;6DoF除了头部转动带来的视野变化外,还能监测到身体移动带来的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位置变化。)

标签: 徐驰 x1 创始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