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老工业基地破茧蝶变 “链”动产业新未来

发布时间:2025-03-21 14:35  浏览量:19

在河西走廊东端,黄河之滨的白银市,一场从“工业锈带”到“创新雨林”的蜕变正在上演。这座曾以“铜城”闻名的工业城市,正以“工业强市,创新发展,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实现新突破”为引领,重塑产业筋骨,激活创新基因,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2024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2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8%,一串亮眼数据勾勒出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新图景。

“链式思维”重构产业版图

走进位于白银高新区银东工业园的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机器轰鸣,运输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这里是被誉为“白色颜料之王”的钛白粉的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全国各地。“‘硫-磷-铁-钛-锂-钒’绿色耦合循环低碳产业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让白银实现了从传统化工向新能源材料的跨越。”企业相关负责人指着数字化中控屏介绍,作为白银市重点培育的锂电池产业链正极材料的链主企业,东方钛业正着力构建“正负极、集流体、电解液材料-电芯-电池”全产业链,推动锂电池产业配套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致力于打造西部重要的锂电池产业基地。

白银市以“链式思维”重塑产业生态,聚焦有色金属、复合能源、循环化工等12条重点产业链,构建起“链长+链主”双轮驱动机制。靖煤集团打造“煤电化建”循环产业链,银光聚银公司延伸光气化工新材料链条,稀土新材料产业园集聚多家上下游企业……老工业基地“长出”新链条,传统产业“嫁接”新动能。2024年,全市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19.4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98户。

“创新雨林”孕育发展新质

在甘肃康视达科技集团隐形眼镜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精密制造彩色隐形眼镜。这家从传统光学镜片转型而来的企业,凭借90件专利,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每年将生产总值的10%投入研发,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交流,先后与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研发合作关系,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甘肃康视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唐钰喜说。甘肃康视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隐形眼镜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入选2024年“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高新技术企业135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95家。

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2024年,全市新增省级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2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6个;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白银炉项目达产达标,靖煤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达产,全省首条50吨精碲产品生产线产量规模居全国第3。创新要素的持续集聚,让这座资源型城市焕发出“智造”新活力。

“双向赋能”激活转型动能

在靖远县刘川工业集中区甘肃微达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产5500吨碳酸锂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南来北往,压路机来回滚动压实地面……经过几个月的清表平场施工奋战,曾经杂草丛生的山坡已逐渐蜕变成棋盘状的方正地块,预计七八月份正式投产。作为靖远县2024年度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甘肃微达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产5500吨碳酸锂项目投资总额6亿元,分两期建设。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靖远县政府成立了专班,提供“保姆式”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折射出“白银速度”背后的服务温度。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与产业转型同频共振。白银市将深化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创新推出“区域评估”“容缺受理+承诺制”“模拟审批”“全程帮办”等举措。银东工业园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实现“一网通办”,碳纤维产业园定制化厂房实现“拎包入住”。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三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7.73亿元,年均增长32.24%,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杭州锦江集团等12家“三个500强”企业相继落户。

站在银西生态产业园观景平台眺望,连片的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从“一业独大”到“多极支撑”,从“要素驱动”到“创新引领”,白银这座老工业城市正以“二次创业”的奋进姿态,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谱写新篇章。

正如市委书记杨建武所言:“白银市将聚焦打造‘三地一极’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三化改造’,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抢滩布局未来产业,高水平建设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千万千瓦级复合型能源基地和甘肃省重大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和进出口基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白银实践崭新篇章。”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