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生自己戴眼镜?最打脸的手术谣言TOP5

发布时间:2025-03-31 15:15  浏览量:14

你是否注意到眼科诊室里,一些医生自己还戴着眼镜?这个看似“矛盾”的场景,成了质疑屈光手术安全性的经典梗。今天,我们就来击碎那些流传很广的屈光手术谣言,揭开事实背后的科学真相。

谣言1:眼科医生不做近视手术,说明手术不安全

真相:医生是否选择手术,取决于个体眼部条件与职业需求。
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赵波院长表示,屈光手术有严格的禁忌证,比如角膜过薄、严重干眼或眼底病变等。部分医生因不符合手术条件无法操作,而另一些则因工作需要(如长期显微镜操作)需保留轻度近视。以及医生们的主观选择,如同有人选择隐形眼镜或框架镜,是否手术本质是个人生活方式的取舍。

谣言2:所有人都能做激光手术,交钱就能做

真相:术前筛查淘汰率远超大众想象。
约1/3初检者因角膜形态异常、近视度数不稳定或潜在眼病被劝退。正规医院会通过角膜地形图、泪液测试、眼底检查等许多项评估,确认手术安全性。

谣言3:做完手术十年后视力必然回退

真相:科学矫正的近视度数不易反弹,但不良用眼习惯会引发新近视。
成年后近视度数稳定者,术后出现显著回退的比例极低。多数“反弹”案例源于术后过度用眼导致眼轴再次增长(即新发近视),而非手术本身失效。这也是医生反复强调“术后护眼”的重要原因。

谣言4:激光会烧坏角膜,老了迟早失明

真相:手术仅在角膜基质层进行微米级塑形,不触及眼部核心组织。
激光手术发展四十余年,全球千万级案例的长期追踪显示,规范操作下不会增加白内障、青光眼等老年眼病的发生率。

谣言5:全飞秒最先进,其他手术都是过时的

真相:医生会根据个人的眼部条件及用眼需求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全飞秒虽以无瓣、微创著称,但对角膜厚度要求更高;半飞秒可定制更复杂的像差修正;ICL晶体植入则适合超高度近视。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眼部参数及用眼需求“量眼定制”方案。

破除谣言,科学决策

屈光手术安全性建立在严格筛查、规范操作和个体化方案之上。与其纠结“医生戴不戴眼镜”,不如关注:你的检查数据是否达标?医生是否充分告知风险?术后护眼计划是否落实?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