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女游客被咬身亡,这些问题需要查清!
发布时间:2025-06-05 21:35 浏览量:27
作者丨燕无双
27岁的姑娘李丽,永远的倒在了那段本应充满温馨和浪漫的旅途上。
如今她的遗体还静静的躺在医院的冰棺了,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家属在悲痛之余,意欲追究酒店和医院的责任。
的确,这本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却因为相关部门对风险预知和应对机制的不足,最终阻隔了女孩的生命通道。
人类对于蛇类的惧怕,是深刻在基因里的,何况被毒蛇咬伤,一个处理不好就会丢掉性命。因而,李丽之死,劝退了很多向往天涯海角、椰风海韵之人。
然而,近年来,不仅是出去旅游,就连城市人群聚居的地方,蛇类出没的新闻屡见不鲜。
在南宁,小区里出现了眼镜蛇;深圳的地下停车场,有人被竹叶青咬伤;甚至北方城市,也偶尔有蛇类闯入居民家中。
就在李丽被咬后,6月3日晚,广东东莞37岁的黄先生在松山湖边散步时,也被一条小青蛇咬伤,目前还在医院治疗。
这些事件无不表明,毒蛇正在悄悄“入侵” 城市。
这难免引起大众恐慌,毕竟,被这些小可爱亲一口,那可真不是闹着玩儿的。
在大家的认知里,毒蛇应生活在深山老林、荒郊野岭。城市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的人类聚居地,为何会有毒蛇出没?我们又该如何防范?
首先,城市中蛇类增多,生态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绿化建设推进,城市绿地、公园、湿地等生态空间增加,小动物种类也开始增多。食物链的完善,使得蛇类在城市中找到了生存空间。
其次,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气温高于周边乡村,吸引蛇类。
蛇类虽被称为冷血动物,但其实他们对温度格外敏感。温暖的城市环境“召唤”着它们一寸寸靠近。尤其在繁殖季节,高温可能会提前唤醒冬眠的蛇,使得它们爬向温暖之地寻找食物和伴侣。
再次,城市化进程破坏了蛇类天敌的栖息地,导致鹰、雕等猛禽和其他食肉动物数量减少,让蛇类在城市中少了生存威胁,繁衍更为无忧。
此外,恼人的人为因素也将这些可怕的生物带到人群聚居地。
比如,有些另类年轻人喜欢把毒蛇作为宠物饲养,一些色彩斑斓的毒蛇如竹叶青等就很有市场。
然而,因为他们缺乏养护知识或疏忽大意,偶尔会导致毒蛇逃逸到到城市环境中,在人群中造成恐慌和微险。
还比如,近些年很多信佛信道的老人颇为喜欢放生这种活动,从小鸟、小龟、小鱼到蛇类,五花八门。
这些老同志们,为一己之私,自以为做了善事,却不仅无意中促进了谋利之人大肆捕捉,甚至一些动物是被放生到不适宜生存的地域,这简直不是放生是杀生。
同时,他们放生时,大多都在城市近郊、农村,自以为是的一放,将很多潜在危险带给人类,这其中最危险的就是毒蛇。
那么,不惧人类,常常会在城市“遛遛弯”的的毒蛇有哪些呢?
我国蛇类资源丰富,已知有174 种,其中 48 种有毒 。城市中常见的毒蛇主要有眼镜蛇科、蝰科等几类。
眼镜蛇科的银环蛇,因为身上有显著的黑白相间的环纹而得名。此蛇是陆地第四大毒蛇,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喜欢昼伏夜出,尤其在闷热天气的夜晚频繁活动,堪称“暗夜杀手。
银环蛇的毒液是神经毒素,被咬时,伤口疼痛不明显,很多人被咬后只觉得困倦,想睡觉。可一旦毒素发作,就会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常有在睡梦中离世。
此次三亚女游客被咬伤事件,专家就推测极有可能是银环蛇所为。
此外,还有一种金环蛇。它和银环蛇同属眼镜蛇科,外形相似,只是环纹颜色为黄色,因而得名金环。它主要分布在福建、广西、海南等地。
虽说金环蛇毒液不如银环蛇毒性大,但亦不可忽视,因为它的毒液同样是神经毒素,严重时同样会造成呼吸麻痹及衰竭而死亡。
闻之令人胆寒的眼镜蛇,也是城市中偶尔能见到的毒蛇,俗称饭铲头,头呈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体背黑褐色,间有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激怒时前身竖起,颈部膨扁,发出呼呼声。
其毒液含有神经和血循混合毒,被咬后会出现麻痹呼吸肌及外出血等症状。
眼镜王蛇则是体型巨大且凶猛的毒蛇,外形似眼镜蛇但更长,可达 5 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倒写 “V” 字形斑。
它生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主要分布在南方大部分省份及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
蝰科的圆斑蝰,俗称百步金钱豹,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有咬住不放的习性,毒液以血循毒为主,被咬后会造成肾损伤,所以常被称为“肾亏蛇”。
竹叶青则是辨识度极高的毒蛇,它全身翠绿色,三角形蛇头,尾尖红色,红色或粉红色的蛇眼,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毒液也是血循毒,被咬后伤口会剧烈疼痛 。
毒蛇最常出现的地方还是户外,所以野外游玩时,要注意几点:
尽量穿着长袖长裤、高帮鞋子,并将裤脚绑紧,避免皮肤裸露在外;
丛林中穿行时,可使用棍子左右敲击,蛇听到响动通常会提前离开,避免因无意踩到蛇而招来它的攻击。
那么,不论城市还是户外,如果“不幸”遭遇毒蛇,该如何应对?
其一,保持冷静是关键。
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挑衅毒蛇,因为激怒它可能会引发攻击。
要慢慢后退,与毒蛇保持安全距离。一般来说,后退2—3米较为合适,然后等待毒蛇自行离开。
如果蛇没有自行离开,不要试图自行驱赶或抓捕,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或联系专业的野生动物救援部门,让他们来处理。
其二,万一不幸被毒蛇咬伤,怎么办?
首先,不要慌张,因为心跳加速会加快毒素扩散。
要记住,被蛇咬伤后2小时内使用抗蛇毒血清效果最佳,乱用偏方等错误救助方式,极易导致病情延误,甚至致残、致死。
最好可以拍照,以便医生精准用药,当然,事发突然,而蛇又逃离的比较快的情况下,很难拍照。那就尽量记住蛇的基本特征,包括蛇形、蛇头、花纹、颜色。
先要缓步撤离,因为快跑会加快毒素扩散;在远离被咬伤的地点,大声呼救,让周围的人帮忙拨打120 急救电话。
其次,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尽量固定伤肢,可以用树枝或衣服进行简单固定,保持伤口低于心脏的位置,减缓毒素随血液流向心脏的速度。
还要尽快摘掉受伤肢体上的首饰,防止肢体肿胀后首饰勒伤肢体。
同时,千万别被电视剧里那些感人镜头迷惑,不要用嘴吸毒,因为口腔黏膜可能有破损,毒素会通过口腔进入施救者体内,害人害己;
不要听信民间方法,冰敷或火烧伤口,这会加速组织坏死;也不要喝酒或喝咖啡,它们会加快毒素吸收;
被毒蛇咬伤,最关键的治疗方法就是注射相应的“抗蛇毒血清”,但并不是每家医院都有抗蛇毒血清储备。
拨打120时一定要说清楚怀疑毒蛇咬伤,方便调度到合适的医院。
经历李丽事件,相信南方旅游城市会建立健全毒虫生态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确保游客的生命安全。
而生命终究是我们自己的,不论居家还是户外,我们都要远离危险。
更不要人为制造危险,那才是真正的积德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