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牛奶盒”,“空笔芯”,为啥那么多人卖?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4-08-18 23:18  浏览量:28

上小学要交牛奶盒,上初高中要交笔芯

有人从教室旁边走过就得抬头看,否则扣分……

近年来,一些学校层出不穷、匪夷所思的硬性规定,在网上引起热议。

此等形式主义教育的弊端,早已让人不寒而栗。

"给我整100个牛奶盒!不然不让你毕业!"校长吼道。

"老师,我家从不喝盒装牛奶啊,实在凑不够数..."学生哭丧着脸回答。

"那就去网上买!反正给我搞到!"

类似的荒诞剧情,如今却成了一些中小学生的日常,令人细思极恐。

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培养不了真正的环保意识。为了完成任务,原本喝瓶装奶的家庭不得不改喝纸盒奶,乳糖不耐受的孩子被迫猛灌牛奶,更有甚者在网上大量采购空盒应付了事。这哪里是在搞环保教育?分明就是在搞形式主义。孩子们学到的,无非是投机取巧、敷衍了事的"技能",远非勤俭节约、爱惜资源的品质。

一些学校认为笔芯用得越多,证明学生越用功,甚至将其与评优评先挂钩。在这种压力下,学生们不得不想尽歪招:故意用劣质笔芯、在纸上胡写乱画、把笔芯墨吹干……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无一不在提醒我们:片面追求"笔芯指标",只会让学生学会投机取巧,而非勤奋好学。

再次,学校强制要求学生"抬头率",更是令人啼笑皆非。有的学校规定,只要有人从教室外经过,学生必须抬头望,否则就是思想开小差,要扣分!甚至有领导为考查学生专注度,故意在课堂外制造噪音,看有无学生东张西望。在这种变态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们如何静下心来认真听讲?被逼着成天盯着课本,生怕一抬头就被处罚,这和如实的校园生活相去甚远。

说到底还是一些教育者急功近利,妄图用量化的硬性指标来规范学生行为,殊不知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正如经济学上所谓的"眼镜蛇效应",表面上是为了解决问题,实则使问题更加恶化。不恰当的外部激励,会扭曲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追逐形式而非实质。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力、自主性必将被扼杀,成为教条主义的牺牲品。这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

所以,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三思:在制定校规校纪时,能否考虑其长远影响?能否摒弃功利化的思维定式?毕竟,学生不是待考核的机器,他们丰富的个性和潜能,岂是一两个量化指标能框得住的?唯有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才不至于南辕北辙,造成难以挽回的恶果。饮鸩止渴,实乃育人大忌,广大教育同仁当引以为戒。

当前,形式主义之风在校园教育中愈演愈烈,令人扼腕叹息。那么最后我想问:通过交牛奶盒、上缴笔芯的硬性要求,我们的孩子究竟能收获什么?难道仅是对形式主义的妥协和敷衍?对此你怎么看?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