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上千,线上一百!”起底网络配镜套路
发布时间:2024-10-28 16:30 浏览量:12
潮新闻
“线下上千,线上一百!”“365天质保,只换不修!”“款式多样,闪电发货!”眼下,网络配镜正成为一股热潮,凭借便捷和低价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不过,伴随着“真香”一起出现的还有不少“踩坑”教训,如眼镜度数不准确、镜片质量不佳、售后服务不到位等等,有网友戏称“是否称心,全凭运气”。“线下验光线上配”,真的靠谱吗?
消费者:
网络配镜踩过这些“坑”
粉丝数过万的网店商品栏中,罗列着各式各样的眼镜框,有显白冷茶、渐变透绿、清冷灰银等多种唯美颜色可供选择。消费者只需轻点几下,备注近视度数,一两天后就能收到心仪产品。来自天津的宋妮便是被网店里的高颜值眼镜吸引。“在网上刷到了一个很喜欢的镜框款式,感觉在线下很难找到一样的,所以就在网上配了。”她表示,除了对款式“一见钟情”外,也是觉得方便,因为此前已经在医院验过光测过度数了,所以她觉得在网上配也是一样的。可结果却让她大失所望。下单几天后,她就收到了商家寄来的眼镜,“我选的是蔡司泽锐的镜片,可是戴上之后头晕目眩,完全适应不了。”于是她带着眼镜前往线下机构进行检测,发现镜片度数偏高、瞳距也过宽,并被告知这一款式的镜框并不适合作为近视眼镜框。吸引刘林致线上配镜的则是低廉的价格。在学校眼镜店验完光后,她火速在网上下单。“镜片不是什么大牌,一共才花了两百多块。”她告诉记者,自己给商家的左右眼数据都是425度,可是收到眼镜之后感觉看东西有些模糊,戴了几天后,不适感越来越明显。于是,她在线下机构测了一下眼镜度数,发现一个镜片是425度,另一个镜片则是450度。“检测人员还告诉我瞳距也没有弄好,框架也有变形,不能再继续戴了。”最终,刘林致重新在线下配了一副六百多元的眼镜。“之后应该都不会在网上配镜了,还是不能贪便宜、图省事。”记者发现,网上配眼镜,除了镜片品质,售后服务也是一大“槽点”。尽管多数网店会强调“七天无理由退换”,但很少有消费者注意到页面上的一行小字——因镜片一次打磨成型无法二次使用,所以镜片不支持七天无理由服务。来自江苏的陈墨此前就被“七天无理由退换”给“迷惑”了。“我收到货之后觉得疲劳感明显,眼睛很疼,想退货。可是找客服反映,对方的态度很不好。”陈墨说,商家强调眼镜肯定没问题,只能退镜框,不能退镜片。眼科医生:
这类镜片不建议网上配
浙江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吴震宇介绍,当前公众配镜需求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普通的框架眼镜,另一种是功能性框架镜,功能性框架镜又包括中老年群体需求较多的渐进多焦点镜片(能同时满足近视和老花需求)、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离焦框架镜等。“功能性镜片涉及瞳高等复杂参数,所以绝对不建议在网络上配镜。”他说,而普通的框架眼镜不仅要看得清晰,还要戴着舒适。“网络配镜的确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也容易出问题。”他分析,首先,在清晰度方面,得到准确验光数据之后,网络商家在磨镜水平、瞳距参数、散光轴向等细节方面能否精准把控有待商榷。其次,在舒适度方面,镜框眼镜、镜片和面部轮廓、耳位等是要相配的,一般来说需要根据试戴情况对镜架的鼻托、前倾角、松紧度等进行微调,而网络配镜显然无法完成这一步骤,购买者很可能需要前往线下店铺进行调整。吴震宇还提醒,一般来说,验光的第一步是电脑验光,也就是用电脑验光仪进行一个大致度数的测量。第二步才是主觉验光,即通过被检查者戴上矫正镜片后对改善情况进行判断。“许多人一知半解,拿着电脑验光单就去网上配镜,很可能导致购买的眼镜度数和实际度数不匹配。”其实,除了清晰度和舒适度的考量之外,网络门店的正规与否,也会影响镜片质量,关键指标如保质期、折射率等很可能“掺假”。此前,记者走访了杭州某线下眼镜店,店内工作人员王俊平认为,“外行人挑选镜片全凭店铺页面介绍,很可能掉入商家‘陷阱’。”他举例,知名品牌蔡司镜片有很多系列,店家有可能拿最便宜的一款或是蔡司旗下子公司的品牌来做噱头,消费者可能就会以为是一样的。业内人士介绍,蔡司镜片具有全国统一价目表,但是每个店铺在折扣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导致售价不同。“但是一分钱一分货,如果网上价格和统一标价差得太远,一定要留个心眼。”网络配镜有风险
消费者如何维权
由此来看,不管是选择正规店铺或便宜小店,网络配镜都存在风险。如果线上配镜产生不适,会对人体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吗?吴震宇坦言,自己遇到过不少在线上配镜后因为度数不匹配或轴向不对前来二次验光的患者。“其实这些情况,倒也不一定会导致什么器质性的损害,但是会有一些功能性的问题,比如配戴不舒服、眼部疲劳酸胀加重等等。”那么,对在线上配镜又退货无门的消费者来说,该如何维权?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邓利强表示,一般的验光配镜很难界定为是一种医疗行为。“如果消费者在网上配镜时遇到镜片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不够完善等问题,最终还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进行维权。”不过,业内专家也指出,尽管一般配镜并不属于医疗行为,但毕竟涉及到眼部健康,还是应谨慎对待。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谢立科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从整个视光行业来看,国家应明确整个配镜行业的监管部门,多头管理很可能最后会成为“无人管理”。其次,要严格把控配镜机构和配镜人员的资质。此外,还要对镜框、镜片、包括隐形眼镜形成一个标准的质量评价和价格规范体系,并建议从法律层面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明确惩处措施,提高违法成本。“总的来说,尽管当下网络配镜存在一定优势,但是站在医生的角度,我还是会建议公众去线下配镜,通过完整的试戴调整流程来确保配戴的清晰度和舒适度。”吴震宇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