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部门共筑“教联体”,护航学子成长路

发布时间:2024-11-04 23:14  浏览量:9

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着诸多健康问题。如 “小眼镜”“小胖墩”、脊柱侧弯、心理健康问题等仍较为突出。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 6 岁到 18 岁青少年,肥胖发病率在 10% 左右,而在 90 年代,同年龄阶段肥胖发病率仅为 3% 左右。肥胖、近视和龋齿已成为中小学生三大健康问题。此外,青少年常见的健康问题还包括生长发育问题、营养不良、心理健康问题、感染性疾病、运动损伤、口腔问题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推动 “教联体” 建设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教联体” 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能够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街道社区、社会资源单位等各方力量,共同为孩子们打造健康快乐成长的 “大本营”。其次,通过 “教联体” 建设,可以确保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力争到 2025 年,50% 的县建立 “教联体”,到 2027 年所有县全面建立 “教联体”,为解决中小学生健康等问题提供有力保障。最后,“教联体” 建设是破解当前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能够调动部门资源,协同社会力量,为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教联体” 作为一种创新的工作方式,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根本目标,将学校置于核心位置,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源。学校作为圆心,发挥着专业指导优势和主导作用,是连接家庭与社会资源的关键枢纽。以区域为主体意味着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整合各类育人要素。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不同区域都能根据自身特点构建适合本地学生的协同育人模式。以资源为纽带,则强调了对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学校的教育资源,如师资、课程、教学设施等,还涵盖了家庭的关爱与教育资源、社会的多元化资源单位,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育场馆、文化场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校外活动场所,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周边高校、周边企业等。这些资源单位结合自身特点,为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通过 “教联体”,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街道社区、社会资源单位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为学生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社会实践、课后服务等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

“教联体” 建设有着明确而宏伟的目标。力争到 2025 年,50% 的县建立 “教联体”,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国将有一半的县域积极推进 “教联体” 建设,逐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到 2027 年,所有县全面建立 “教联体”,届时,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将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也将更加浓厚。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教育环境。通过 “教联体” 的建设,各方力量将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政府将加强对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统筹领导,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调动各类社会育人资源,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教育部门将引导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强化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协作,形成强大的协同育人合力。学校将因地制宜建立 “教联体”,会同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研究、推动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家庭将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主动协同学校教育。街道社区将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为学生提供校外活动与锻炼空间、假期管护场所。社会资源单位将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政府在 “教联体” 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统筹领导作用。主要负责推动本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指明方向。一方面,政府积极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和支持。例如,某地政府投入专项资金,设立了多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配备专业的教育专家和心理咨询师,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咨询服务。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形式,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育人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参观的机会;也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据统计,在一些地区,政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上千个校外实践岗位和丰富的公益活动项目。

教育部门在 “教联体” 中承担着引导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任务。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强化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协作,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例如,某地区教育部门组织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了 “社区课堂” 活动,邀请社区志愿者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环保知识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宣传部门负责指导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营造育人良好氛围。通过宣传优秀学生事迹、教育成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公安部门加强警校协同,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护校安园、学生交通安全等专项工作,加强校园周边治安治理,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网信部门开展涉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净化青少年网络环境,保护学生免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

学校因地制宜建立 “教联体”,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发挥主导作用。学校积极与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研究、推动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某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学校还整合社会资源,邀请专家学者到校开展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学校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家长在 “教联体” 中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家长主动协同学校教育,带领或支持子女开展体育锻炼、家务劳动、户外活动和参观游览。例如,某家长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和健康意识。家长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和亲子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需求。

街道社区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例如,某社区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活动,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社区还开展各类知识宣讲和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校外活动与锻炼空间、假期管护场所。社会资源单位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育场馆、文化场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校外活动场所、医疗卫生机构、周边高校、周边企业等,结合自身资源特点,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某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了 “博物馆进校园” 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实践体验。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推动 “教联体” 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首先,提高政治站位,将 “教联体” 建设列入部门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谋划协同育人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其次,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例如,每月组织一次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 “教联体” 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同时,完善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政策保障。加大对 “教联体” 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校开展协同育人活动、教师培训、资源整合等。据统计,某地区在 “教联体” 建设上投入专项资金达数百万元,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人员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协同育人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此外,积极协调场地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空间。与社区、企业等合作,利用闲置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等提供场所。

“教联体” 的未来充满希望。我们期待 “教联体” 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生根,为学生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一方面,希望 “教联体” 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城乡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通过 “教联体” 的建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城市学校的学生一起上课、交流,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期待 “教联体” 能够不断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学校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互相学习、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希望 “教联体” 能够持续创新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不断探索新的协同育人模式和方法。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教育服务。在 “教联体” 的建设道路上,我们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为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

“教联体” 对教育工作的影响可谓深远。它充分吸收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果断废弃过时老套的教育制度,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从先行示范区的教育成果中汲取智慧,充分验证素质教育的成功案例。通过这些努力,不断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使其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化办学的需要。“教联体” 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