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戴助听器不能像戴眼镜一样效果立竿见影?
发布时间:2024-11-16 13:47 浏览量:14
重庆渝北惠耳助听器双凤路验配中心分享:百度、高德地图搜索渝北助听器可查!
眼镜能够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晰,助听器能帮我们听得更清楚。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佩戴助听器通常要比戴眼镜麻烦许多,并且助听器效果的满意度也大大低于眼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助听器的满意度不如眼镜?
助听器与眼镜,其相同之处在于均能够弥补人体器官部分功能的缺失,并且都得前往专业机构进行验配。在选配眼镜时,验光师会依据近视、远视或者散光的程度,选取不同屈光的镜片,供使用者试戴;而在选配助听器时,验配师也会依照听力损失的程度以及音域范围,挑选合适的助听器。对于绝大多数视力降低的人而言,佩戴眼镜之后,视力大体能够恢复正常。然而,选配助听器后,无法百分之百复原丧失的听力,仍可能存在各种问题。比如↓↓
声音很大,但仍听不清别人在说啥...
声音小听不清,声音大又受不了…
安静环境下听得好,但人多的时候就听不清了…
这是为什么呢?得从视力损失和听力损失的原理谈起。
视力方面的问题本质上属于机械传递的问题,而多数听力问题则与神经相关。
近视或者远视是由眼球晶状体的变形造成的,眼镜能够使进入眼球的光波发生弯曲,进而矫正视力。矫正后的视觉信号传递给功能正常的视觉神经系统,于是便能恢复正常视力。
大部分听力损失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或者混合型听力损失,是由于内耳毛细胞或者听觉神经受到损伤所导致的。这有点类似眼睛的“视网膜脱落”和“视神经萎缩”,并非仅仅像近视那般简单。
毛细胞是听觉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理解。人类内耳的毛细胞在胚胎发育阶段就已经确定,数量在出生后不会增加。这意味着一旦毛细胞受损,就无法通过自然的生理过程来增加新的细胞来补充,从而导致听力损失无法逆转。
听力损失者所面临的难题,不只是听到声音的音量减小,其对声音频率的接收和分析能力也均会遭受影响。而助听器的设计大体上只是一台放大器,在佩戴助听器后,原本无法听到或者很难听到的声音会被有选择性地放大,助力我们更好地“听到”,但它不能替代大脑去分辨声音。
对助听器抱有合理的期待
01助听器与真耳存在差异
这就如同我们使用假牙,再好的假牙,用起来和真牙也是有所不同的,助听器亦是如此。助听器属于电子设备,与人耳的机制必然不一样。声音在被处理和放大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助听器使用者需积极正视这一效果,坚持使用助听器,并通过持续使用来重新熟悉生活中原本熟知的各种声音。
02助听器无法让听力完全正常
助听器不能治愈我们的听力损失,只能减缓或降低听力再次下降的可能性。助听器的真正作用在于将声信号放大,最大程度确保我们能够听到,但不负责让我们听懂。
“听到”和“听懂”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完整的听觉系统不单有耳朵,还涵盖大脑。当出现听力损失后,大脑的听觉中枢所受刺激减少,相应的突触会愈发薄弱,进而影响我们对言语的理解。所以,能否听懂,得由大脑决定。另外,正如我们正常人一样,在噪音环境中可能会听得不太理想。佩戴助听器,在噪音环境下的效果也不如在安静环境中好。
03助听器需要时间去适应
助听器不像我们戴眼镜那样,戴上的瞬间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初次佩戴助听器的听损患者,可以从简单的听力练习起步,循序渐进,最终适应自己的助听器。
佩戴助听器只是协助我们改善听力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要我们开展听力康复。从感到不自然到自然,从声音杂乱到能够从容地交流,这是每一位成功康复的听障人士都必定经历的过程,时间长短则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