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日报关注 | 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小胖墩”“小豆芽”“小眼镜”变少了

发布时间:2024-12-21 13:17  浏览量:13

版面截图。

“快,跟上爸爸,加油!”清晨7时,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校园跑道上,一名家长带着孩子在晨跑。

此时,天刚微微亮,环顾校园,已有不少学生在做运动,有在踢球的,有在投篮的,还有在跳绳的……整个校园生机勃勃。这是12月6日记者在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看到的场景,这也是该校开展众创全景式运动生态模式后每天上演的画面。

“体育活动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更是塑造他们的心灵。”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党总支部书记陈冬寒说。

陈冬寒初到逸夫实验小学任校长时,一次课间,她看到几个孩子挤在狭窄的走廊里,兴致勃勃地踢着一个废纸团。“那一刻,我看到了孩子们对运动的渴望。”陈冬寒说,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一定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可以尽情奔跑、畅快呼吸的空间。

开展体育运动,首先要有场地。“没有场地就创造场地,把所有空间利用起来!”陈冬寒带领教师,重新规划校园场地,让每个班级都有固定开展体育锻炼的区域。

从2010年起,学校逐年对篮球场、足球场、跑道等运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把校园边边角角的空地开设为跳绳区、纸飞机投掷区等,在学生经常路过的地方安装简易运动器材,让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动起来。师生利用废旧轮胎堆叠成障碍赛道、家长用稻草编织跳绳,家校携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共同创造运动条件。

如今,标准化塑胶跑道从无到有,球场、操场、校园道路,甚至花园步道都成了孩子们的运动场地,全校3000多名师生可同时开展体育活动。

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学生正在踢足球。(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供图)

2010年,逸夫实验小学在桂平市首次实行30分钟大课间,这在全国中小学中走在了前列。“实施大课间后,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陈冬寒说。

当天9时50分,随着振奋人心的广播体操音乐响起,孩子们从教室、教学楼内鱼贯而出,仅2分钟,就已在场地内做好准备。跑操、武术操、跳绳三项集体项目结束后,丢手绢、踢足球、两人三足、接力跑等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项目接连上演,一环扣一环,30分钟的大课间里,孩子们没有一刻闲着,校园内处处都有孩子们运动的身影。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这句话常常用来调侃别人,但这在逸夫实验小学却成为了现实。“我们学校的所有老师都可以是体育老师。”陈冬寒说,学校除了拥有8名专任体育老师外,还有57名兼任体育老师,不同学科的老师可以发挥自身体育专长,165名教职工人人都是体育教育工作者。

逸夫实验小学把足球作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精心组织了多样化的足球活动,聘请专业的足球教练授课,举办“家校杯”爸爸足球赛等,让体育精神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孩子自从打篮球之后,身高明显长高,体质也更棒了。”逸夫实验小学二(1)班方薪迪爸爸在接受采访时说。

“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运动潜能,都能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陈冬寒说。学校根据不同孩子的兴趣、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开设多元化体育教学规划,如为一年级学生设置抛绣球、两人三足等民族体育项目,以及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传统体育游戏;六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三人板鞋竞速、滚铁环等体育项目和游戏;女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跳大绳等体育项目。

“我们还将体育融合到多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该校老师曹菊梅介绍,如带孩子到桂平市西山风景名胜区探索自然,在徒步爬山的过程中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探索了自然科学知识,孩子们将所见所闻写成游记,又锻炼了语文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该校还通过让学生手工制作足球,实现体育、数学、美育的融合。

针对体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学校还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支持,通过举办校园体育节、运动会等,鼓励所有孩子参与,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和兴趣。通过众创全景式运动生态模式教学,逸夫实验小学的“小胖墩”“小豆芽”“小眼镜”逐年减少,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近视率也逐年下降,孩子们身体好了,学习也更有劲儿了。

近年来,该校涌现出一批体育健将,学生秦世轩曾获得广西青少年滑板锦标赛第一名,目前在国家滑板集训队试训;学生黄晓毅在广西第十五届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中获拳枪剑全能第一名。

“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陈冬寒将“崇文尚武,品正学优”确立为培养目标。她说,体育的价值远不止于增强体质,更在于塑造优秀品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如今,看到孩子们在体育场馆里练习武术,身姿矫健;在塑胶运动场上肆意奔跑,自由自在;在绿茵的草坪上打滚欢笑,天真烂漫……陈冬寒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她说:“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全景式众创的体育空间。”

近年来,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广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武术)等荣誉称号,学生每年在各级中小学田径比赛、篮球比赛、青少年足球比赛等体育竞赛中屡获佳绩。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