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国首位戴眼镜执飞的航天员是谁吗?

发布时间:2025-01-05 15:30  浏览量:3

在人们的固有认知中,航天似乎是一项被 “精英” 垄断的事业,对航天员的选拔要求严苛到近乎极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大门逐渐向更多人敞开。当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飞船成功升空,桂海潮教授的身影在太空中出现时,一个全新的时代拉开了帷幕。他佩戴的眼镜,让许多人心中不禁泛起疑问:近视眼也能上天啦?

在桂海潮教授之前,中国所有的航天员都来自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这一群体的每一位成员都肩负着军人的使命,他们冒着极大的风险,投身于充满未知的宇宙空间。他们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开路先锋,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探索,用勇气和智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早期的航天任务充满了高风险,这要求航天员必须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做好应对极端条件的准备。地球上能有类似标准的职业,大概就是军队的飞行员了。他们在高空中飞行,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挑战,需要具备极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021年,随着天河核心舱发射,中国载人航天进入了空间站时代。航天员们带着笑容,带着好吃的,带着自己孩子做的小玩具,使载人航天变得越来越日常化。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也让人们对航天有了更亲近的感受。在日常化的背后,是工作的细分和专业化。桂海潮教授作为任务载荷专家,代表着中国航天事业向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那么,国家航天局在面向香港招募第四批航天员任务载荷专家时,有着怎样的标准呢?首先特别耀眼的是学历限制,要求博士学位。这是因为航天任务需要具备独立科研能力的人才,博士学位是一个人在专业领域深入研究的标志。在航天领域,科研工作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任务的成败和未来发展。

限身高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男162厘米至175厘米,女160厘米至175厘米。随着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投入使用,这一限制会逐渐放开。这体现了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对人才包容度的提高。在过去,航天设备的空间有限,对航天员的身高有着严格的要求。而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飞船的空间变得更加宽敞,为更多人提供了机会。

视力方面,裸眼0.1(指的是c字视力表的0.1,相当于大家熟悉的e字视力表的4.0),大概450度近视矫正后视力要达到0.8(相当于e字表的5.0)。矫正方法框架眼镜可以,近视手术也可以。这一标准基本上与2017年民航局发布的新版民用航空招收飞行学生体检鉴定规范的要求一致。

曾经民航招飞对视力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人们对飞行员视力特别好的印象来源。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大部分情况下矫正视力合格就可以保证安全。比如民航里的近视飞行员准备两副框架眼镜即可,其中一副作为意外时的备份。近视手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也被证明是足够安全的,并不会增加飞行或者航天活动的安全风险。

这一标准的放宽,为更多人提供了实现航天梦想的机会。它告诉我们,航天事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 “精英” 领域,普通的近视人群也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

桂海潮教授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航天员,更是一个打破传统观念的代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更多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人加入。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才的不断涌现,中国航天事业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普通人能够加入到航天事业中来,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加油!无论你是否近视,都可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航天梦想。因为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航天事业的一部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