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十条”来啦!佛山全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发布时间:2025-01-22 18:54 浏览量:8
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解决当前学生“小胖墩”“小眼镜”比例较高等问题,1月22日,在“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媒体吹风会上,佛山市教育局正式发布“减负十条”,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减负十条”以学生减负提质作为小切口,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十项举措,分别为规范在校一日作息、严格落实课程方案、优化课间时间安排、保障每天体育锻炼、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严格控制考试频次、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动“行走的课堂”、深化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声誉评价制度。
张槎中心小学将特色绳操融入体育大课间。
通知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义务教育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学校课间10分钟调整至15分钟,每天大课间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积极创设体育特色小课间,强化课后体育锻炼。为此,学校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打造更多运动空间,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为解决部分学校学生睡眠时间不足、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通知提出寄宿制学校学生早上起床时间不早于7:00,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科学合理制定作息时间。此外,还实行家庭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可停止做作业,及时就寝,并在小学推广每周一天“无作业日”。
“我们严控作业的总量和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的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在此基础上,实行家庭作业‘熔断机制 ’,确实无法完成的学生可以在第二天向老师说明情况后,不交或者缓交作业。”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要定期和家长沟通交流,通过问卷、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真实情况,共同引导孩子合理规划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教研中,市教育局也会指引老师加强作业完成的指导,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关键时期。针对个别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创新综合实践能力较差等问题,佛山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科学探究一小时”活动,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素质托管的必备项目,并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每月开展一次“行走的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据悉,佛山在省内率先实现市域内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覆盖,新方案要求学校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相结合,全面呈现学生发展状况和努力方向。
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增效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接下来,市教育局将做好政策配套,持续完善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增效的“1+N”政策体系,强化督导检查,多渠道收集违反学生减负政策的情况,并纳入学校声誉评分指标体系,对政策执行不力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文字|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馨 通讯员王蓉丹
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皓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