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降血糖的3个重要常识,再次提醒大家!不少糖友仍然没弄清楚
发布时间:2025-01-25 11:20 浏览量:12
在这人潮涌动的大街小巷,一家装修精致的奶茶店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你瞧,队伍里有个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大叔,正时不时探头张望着前面的进度,眼神里满是期待。就在半小时前,这位大叔还在自家客厅里,对着镜子里那个微微发福的自己,信誓旦旦地念叨:“从今天起,我一定要控制血糖,让自己健健康康的!” 然而此刻,他的脚步却不受控制地迈进了这满是甜蜜诱惑的奶茶店。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糖尿病患者和普通人之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墙。普通人享受甜食,那是纯粹的快乐,一不小心还容易上瘾;可糖尿病患者呢,面对甜食,就像是在悬崖边徘徊,满心纠结。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那些关于降血糖的事儿,让大伙千万别再被那些不靠谱的 “伪知识” 给忽悠了。
“饿一顿,血糖就降了?” 这想法,简直是在 “自杀式降糖”
在医院的内分泌科室里,一位头发花白、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正对着面前的病历本直摇头。他的面前,坐着一位面色略显憔悴的中年患者,名叫李大哥。李大哥最近刚查出患有糖尿病,看着体检报告上那高得离谱的血糖数值,他心里又急又慌。为了能尽快把血糖降下来,李大哥开启了 “硬核” 模式 —— 挨饿。
每天清晨,当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李大哥的脸上,他本该像往常一样,坐在餐桌前享用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可如今,他却硬生生地忍住饥饿,只喝了一杯白开水,心里还暗自想着:“只要我不吃东西,这血糖肯定能降下来。” 到了中午,同事们都兴高采烈地去食堂吃饭,李大哥却独自一人坐在办公桌前,看着同事们远去的背影,肚子饿得咕咕叫,可他还是咬着牙坚持着。
一天、两天、三天…… 李大哥就这样饿着肚子,满心期待着血糖能有所下降。然而,当他再次去医院复查时,却被眼前的结果惊呆了 —— 血糖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比之前更高了。李大哥满脸疑惑地找到医生,医生扶着额头,无奈地叹了口气。
原来,当人体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时候,身体会进入一种 “紧急状态”。我们的肝脏就像是一个忠诚的卫士,它察觉到身体可能面临能量不足的危机,便会自动 “启动备用电池”。肝脏从储存的糖原里,迅速掏出一部分,直接输送到血液中,以维持身体的基本运转。所以,李大哥越是挨饿,肝脏就越是 “勤快” 地释放糖原,血糖也就越来越高。李大哥原本以为自己是在 “绝地反击”,用饥饿来对抗高血糖,可实际上,他却是在 “气死医生”,做着与降血糖背道而驰的事情。
在这里要提醒各位糖友,想要降血糖,可不能靠挨饿。老老实实按时吃饭,定量定餐,才是正确的做法。三餐要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主食可以选择一些粗粮,搭配上新鲜的蔬菜和适量的蛋白质。只有这样,才能让血糖稳稳地降下来。
“水果不能吃?” 错啦!但要是吃错了,血糖可就 “一路狂飙”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王阿姨和几个老姐妹相约在公园里散步。休息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生活琐事。王阿姨自从被查出糖尿病后,就变得小心翼翼,对饮食更是严格控制。当有姐妹拿出水果来吃时,王阿姨连忙摆手拒绝,还一本正经地说:“我可不能吃水果,医生说要控制糖分摄入,我已经跟水果绝交啦!”
可水果真的就这么 “罪大恶极”,糖尿病患者一口都不能吃吗?当然不是!水果本身并不是 “坏人”,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但如果吃的方法不对,水果就可能变成血糖升高的 “帮凶”。
就拿榨成果汁喝来说吧。小张是个年轻的糖尿病患者,他觉得直接吃水果太麻烦,于是每天早上都会用榨汁机把各种水果榨成果汁喝。他还天真地以为,这样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控制糖分摄入。可没过多久,小张就发现自己的血糖不受控制地升高了。这是因为,水果在榨汁的过程中,纤维几乎全部丢失,而糖分却被浓缩在了果汁里。喝一杯这样的果汁,就相当于直接往身体里灌糖水,血糖自然会 “蹭蹭” 往上涨。
还有些糖友,虽然知道要控制糖分摄入,但却管不住自己的嘴。像赵大姐,她特别喜欢吃葡萄和香蕉。每次去超市,她都会忍不住买上一大袋。回到家后,一边嘴里念叨着 “我要克制,不能吃太多”,一边却不停地往嘴里塞着水果。没一会儿,一大袋水果就被她消灭了一大半。结果可想而知,赵大姐的血糖直接 “飙升”,让她后悔不已。
那么,糖尿病患者到底该怎么吃水果呢?正确的打开方式是选择低糖水果,并且要适量食用。比如苹果、草莓、猕猴桃这些低 GI 值的水果,它们的含糖量相对较低,升糖速度也比较慢。吃的时候,每次半个苹果或者一小碗草莓、猕猴桃都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像榴莲、葡萄、熟透的香蕉这类高糖水果,还是要尽量少碰。咱们吃水果是为了补充营养,可不能变成往血糖里 “加油” 啊。
“运动能降血糖?” 没错,但要是跑错了,膝盖可就先 “罢工” 了
张大爷是个糖尿病患者,他深知运动对降血糖的重要性。有一天,张大爷测完血糖后,发现数值又偏高了,他心里一着急,二话不说,立马换上运动鞋,风风火火地冲向了健身房。到了健身房,张大爷看到别人都在跑步机上跑得热火朝天,他也不甘示弱,把速度调到了最快,开始拼命地跑起来。
五公里、六公里…… 张大爷咬着牙坚持着,汗水不停地从他的额头滑落。好不容易跑完了,张大爷累得气喘吁吁,瘫坐在地上。他心里想着,这下血糖肯定能降不少吧。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张大爷刚从床上爬起来,就感觉双腿酸痛无比,膝盖更是疼得厉害,连走路都一瘸一拐的。更让他郁闷的是,血糖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大幅下降。
运动确实能降血糖,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方法非常重要。像张大爷这样长期血糖偏高的人,突然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身体根本承受不了。高强度运动不仅会让身体过度疲劳,还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过大,甚至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正确的运动方式应该是中低强度、持续时间适中的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在清晨或者傍晚,穿上舒适的运动鞋,在公园的小路上,迈着轻快的步伐,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每次走 30 分钟到 1 小时,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有效降低血糖。还有骑车,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也是一种不错的运动方式。游泳更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对关节的压力较小,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
除了运动方式,运动时机也很关键。千万不要空腹运动!空腹运动时,身体里的能量储备不足,运动过程中血糖会迅速下降。如果下降得过快,就可能导致低血糖,让人直接晕倒在运动场上。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是运动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身体里的食物已经开始消化吸收,血糖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进行适量的运动,既能帮助消化,又能有效降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