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房里的“保肝”大作战:主任三问难倒年轻医生,家属急得直跺
发布时间:2025-02-03 15:48 浏览量:2
《儿科病房里的"保肝"大作战:主任三问难倒年轻医生,家属急得直跺脚!》
"王主任!您快看看这个化验单!"一大早,市儿童医院消化科病房里,6床的浩浩妈妈举着检查单冲进医生办公室。正在看片子的王建国主任扶了扶眼镜,目光扫过ALT 198U/L的数值,眉头顿时拧成了疙瘩。
"这已经是第三次肝功能异常了。"浩浩妈妈急得直抹眼泪,"上次住院用了双环醇,这次医生又开了甘草酸苷,这保肝药换来换去的到底行不行啊?"
此时刚结束夜班的住院医师小李正端着咖啡溜墙根,突然被主任浑厚的声音叫住:"李医生,你来说说这个病例该怎么处理?"
第一回合:抽丝剥茧找病因
小李手一抖,咖啡差点洒在白大褂上。他硬着头皮接过检查单:"患儿5岁,反复肝功能异常,首先要排除病毒性肝炎......"
"上周查过甲乙丙戊肝炎抗体都是阴性。"主任打断道,"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呢?"
"血检显示EB病毒IgM阳性,但患儿没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典型症状......"小李的声音越来越小。
"问病史了吗?"主任转向浩浩妈妈,"孩子发病前吃过什么特殊食物?接触过毒物吗?"
"就上周发烧吃了三天头孢......"浩浩妈妈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他奶奶把治灰指甲的药片当钙片给孩子吃过!"
办公室瞬间炸开了锅。主任抓起电话:"马上查血药浓度!联系临床药师会诊!"转头对目瞪口呆的小李说:"记住,保肝药不是万能钥匙,先得揪出那把锁——你看过最新版《保肝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吗?"
第二回合:保肝药里的"相爱相杀"
会诊间隙,主任开始"现场教学":"假设现在确诊是药物性肝损伤,该选哪类保肝药?"
小李掰着手指:"甘草酸制剂抗炎,谷胱甘肽解毒,熊去氧胆酸利胆......"
"要是三种联用呢?"主任突然发问。小李刚要点头,主任的钢笔"啪"地敲在桌上:"胡闹!肝病学会明文规定联用不超过两种!知道为什么吗?"
在众人注视下,主任掏出笔在病历背面画图:"好比给肝脏请保镖,找两个配合默契的就够了。要是来三个,不仅挤占空间,还可能自己打起来——特别是同类机制的药,就像给伤口同时贴三种创可贴,除了增加负担有什么用?"
护士长探头进来:"主任,3床小患者用了水飞蓟素出现皮疹!"主任边往外走边嘱咐:"记住!水飞蓟宾要避开早餐的牛奶,甘草酸苷要注意血压监测,联苯双酯突然停药会反跳......"
第三回合:餐桌上的"护肝密码"
查房结束时已是晌午,主任被家属们团团围住。"听说吃枸杞能保肝?""我家顿顿煮鱼汤补蛋白行吗?"面对七嘴八舌的提问,主任示意大家坐下。
"护肝饮食讲究'三要三不要'。"主任掰开一次性筷子比划,"要优质蛋白:鸡蛋清、豆腐、鱼肉;要维生素:西蓝花、胡萝卜、猕猴桃;要慢碳水:燕麦、红薯。不要霉变食物,不要高脂高糖,更不要乱吃保健品。"
浩浩妈妈追问:"那保肝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主任笑着指向墙上的用药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随餐吃,双环醇要固定时间,联苯双酯遇热失效得用凉水送服......"
尾声:灯火阑珊处的守护
华灯初上时,会诊结果终于出来:抗真菌药过量引发的肝损伤。调整治疗方案后,浩浩的肝功能指标开始回落。
值班室飘着泡面香气,主任把厚厚的《肝脏炎症防治专家共识》拍在小李面前:"明天晨会你来讲Citrin缺陷病的用药禁忌。"在年轻医生的哀嚎声中,老人望向监护仪跳动的绿光,嘴角泛起笑意——这场永不停歇的"保肝"战役,又多了个靠谱的接班人。
【深度科普】
1. 儿童肝功能报警的六大元凶:
- 病毒刺客:乙肝、EB病毒等专挑免疫薄弱处下手
- 药物暗器: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部分中成药
- 代谢地雷:遗传性铜代谢障碍(Wilson病)、Citrin蛋白缺陷
- 脂肪围城:小胖墩们的非酒精性脂肪肝
- 自体免疫:免疫系统"误伤"肝细胞
- 感染余波:脓毒症引发的全身炎症风暴
2. 保肝药物"英雄谱":
- 抗炎先锋:甘草酸制剂(强力宁、美能)
- 解毒专家:谷胱甘肽(阿拓莫兰)
- 细胞修理工: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
- 胆汁疏通员:熊去氧胆酸(优思弗)
- 酶活性保镖:双环醇(百赛诺)
- 利胆能手:S-腺苷蛋氨酸(思美泰)
3. 用药警戒线:
- 2岁以下慎用联苯双酯
- 水飞蓟素可能诱发过敏
- 甘草酸制剂禁用于高血压患儿
- 促肝细胞生长素需冷藏避光
- 联用药物需间隔1小时以上
夜深人静时,医院走廊的电子屏依然滚动着温馨提示:护肝无神药,对症最关键。莫信偏方谣,科学保平安。这或许是对所有焦虑家长最温暖的守护。(注:本文为虚构情节,旨在科普知识,实际医疗决策应基于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