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广西又一人被查,戴着眼镜,学历高,贪污大!

发布时间:2025-04-27 16:03  浏览量:54

4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发布政务公告: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一级巡视员严伯贵,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是中央第十二巡视组进驻广西开展工作的第11天,标志着本轮巡视对关键岗位的监督效能持续显现。

严伯贵,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广西苍梧县人,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本科学历。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级巡视员。

严伯贵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历经多岗位锻炼,形成清晰的区域经济治理轨迹:

县域治理阶段(藤县,1983-2006)

在丹霞地貌核心区藤县任职期间,主导石表山景区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项目,推动袁崇焕故里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探索"生态+文旅"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相关经验入选《广西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汇编》。

市域转型阶段(岑溪,2006-2013)

担任岑溪市委书记时,针对当地花岗岩产业粗放式发展问题,推动建立"开采标准化、加工集群化、固废资源化"循环经济体系,2012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升至65%(数据来源: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厅年度报告),获评"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枢纽经济阶段(梧州,2013-2016)

任梧州市副市长期间,牵头实施西江黄金水道梧州段航道升级工程,打通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3000吨级船舶通航能力,推动六堡茶、人工宝石等特色产业通过水路物流网络拓展市场,助力百年商埠重现"小香港"航运活力。

2016年起担任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深度参与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工程等重大战略,在高铁网布局、沿海港口扩能、产业园区审批等领域承担重要职责。

严伯贵的职务变迁与广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节点高度契合,其从基层到厅级的成长路径,既反映了组织对实干型干部的培养导向,也暴露出少数领导干部在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异化风险。此次审查调查释放三重信号:

1. 巡视监督无死角

中央巡视组进驻后11天即启动审查程序,彰显"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巡视利剑作用,尤其对发改委等掌握项目审批权的"关键部门",实现监督力量精准投放。

2. 功过不抵的执纪原则

即便曾推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看得见的政绩",一旦触碰纪律红线,仍将面临"零容忍"查处,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辩证统一。

3. 制度反腐持续升级

广西近期出台的《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将项目审批、资金分配等环节纳入数字监察系统。

当前,广西正处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实施的战略机遇期,严伯贵案为广大干部敲响警钟:改革创新决不能成为权力寻租的幌子,制度设计必须同步构建"不能腐"的笼子。

严伯贵案的查处,正是对"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生动诠释——任何岗位、任何职级的干部,只要突破纪律底线,必将受到法律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