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不重、点亮不烫”:西湖大学团队发布超轻薄AR眼镜
发布时间:2024-09-25 01:21 浏览量:19
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科技公司对于头戴式显示器的探索和开发从未停止。
2012 年,谷歌采用反射棱镜技术,开发了 Google Glass 眼镜;2015 年,微软基于衍射光波导技术,推出头显设备 HoloLens;2023 年,苹果发布了 Vision Pro。
然而,它们在为人们带来更多、更新体验的同时,其体积大、佩戴不便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9 月 24 日,西湖大学和其技术孵化的慕德微纳公司以“透视未来:碳化硅点亮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眼镜技术”为主题,发布了极致轻薄无彩虹纹碳化硅 AR 衍射光波导成果,为领域展示了他们的“中国方案”。
图丨超轻薄碳化硅 AR 眼镜(来源:西湖大学)
据西湖大学国强讲席教授、副校长仇旻介绍,苹果公司的 Vision Pro,其虚实融合方式是通过摄像头再将图像转到眼镜的屏幕上,所以会因辐辏调节冲突和显示延迟造成用户使用眼镜的“眩晕感”。
慕德微纳开创性地提出了超轻薄的碳化硅 AR 眼镜方案,基于衍射光波导技术,能够把光学影像“投射”在透明镜片上。因此,用户在看到虚拟影像的同时,也不会屏蔽真实世界。
在设计上,这款 AR 眼镜实现了单片全彩显示和无彩虹纹,无需多层光波导和保护玻璃结构,使镜片更加轻薄。
发布活动上,仇旻展示了这款 AR 眼镜原型。其镜片厚度仅为 0.55 毫米,单片镜片重量只有 2.7 克,比普通近视镜片还轻薄。
此外,它实现了 45 度视场角,相当于让用户能够在 3 米外享受到 100 寸“巨大”屏幕的体验。这些设计上的突破,使得 AR 眼镜在佩戴舒适度和视觉体验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图丨现场展示极薄的 AR 眼镜(来源:直播截图)
“它的重量是目前已知的 AR 镜片中最轻薄的,也是更适合于佩戴的一款。”慕德微纳 CEO 杜凯凯博士表示。
“小”材料的“大”未来:戴着不重、点亮不烫、息屏不挡、视界不窄
这款 AR 眼镜之所以表现优异,离不开其制备材料:碳化硅(SiC)。
碳化硅是一种在自然界中以矿物莫桑石形态存在的材料,因其卓越的物理特性,广泛应用在通讯、高功率器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基于仇旻教授课题组在微纳加工技术方向 20 多年的科研探索和技术积累,发现了该材料的新用途。
具体来说,这种材料因具备折射率高、密度低、热导率极佳(是玻璃热导率的 100 倍)的特性,且硬度仅次于金刚石,成为制造轻薄、高性能 AR 眼镜的理想材料。
传统 AR 眼镜由于光学设计的限制,在佩戴时常会在视野中产生彩虹状的干涉条纹,影响视觉体验。
而西湖大学的 AR 眼镜利用碳化硅材料的高折射率特性,通过特殊的光学结构设计,成功消除了彩虹纹,为用户带来更清晰、自然的视觉体验。
另一方面,AR 眼镜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由于光机的散热问题,常常会导致镜片过热,影响用户体验。
该团队利用碳化硅的高热导率,通过特殊的结构和膜层设计,实现了有效的热管理,从而为 AR 眼镜长时间全画幅全彩点亮提供保障。
AR 时代何时到来?
AR 眼镜在工业、医疗、娱乐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工业维修中,工程师可通过 AR 眼镜远程协作;在医疗领域,医生可以利用 AR 眼镜进行远程手术指导;在娱乐领域,用户可以通过 AR 眼镜享受沉浸式的游戏和观影体验,从而改变“低头族”查阅信息的习惯。
但目前,AR 技术还未在 C 端消费群体普遍应用,而是仅在医疗和相关工业场景使用,其限制因素包括:技术成熟度、价格、应用生态等。
纳米压印工艺为 AR 眼镜的量产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研究团队则在纳米压印的模板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慕德微纳填补了国内高端纳米压印模版的空白,在此之前,相关产品主要依赖丹麦和日本的少数公司提供。”杜凯凯表示。
据介绍,目前,慕德微纳已经在杭州市临平区建立生产线,并实现了从光刻到镀膜、刻蚀、测试等一系列生产流程的国产化。
尽管现在基于碳化硅的 AR 眼镜镜片成本相对较高,但据该公司预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该 AR 眼镜的价格有望从目前的数千元降至百元级别,最终实现“走进百姓家”。
那么,AR 时代可能何时到来呢?据杜凯凯预计,未来三至五年有望开启真正的“AR 时代”。
这项新技术不仅推动了 AR 眼镜向轻薄化、高性能化发展,也为智能穿戴设备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逐步扩大,未来 AR 眼镜有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丰富和便捷的体验。
运营/排版:何晨龙
01/
02/
03/
0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