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信男”的复仇?杨笠和京东,谁才是“打拳”营销的最终输家?

发布时间:2024-10-22 08:48  浏览量:33

京东,曾经电商界稳坐钓鱼台的巨头,现在却深陷舆论漩涡,而这一切的导火索,竟是那个在脱口秀舞台上语出惊人的杨笠。[兔子]

今年京东的一步棋却让人大跌眼镜,他们选择了与争议不断的脱口秀演员杨笠合作,为京东健康双十一活动站台,消息一出,大量男性用户怒火中烧,抵制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扬言要退出京东平台。

01

究竟是有什么样的魔力。

让杨笠成为流量密码的同时,也成为众矢之的,回顾杨笠的成名之路,不难发现,她正是踩中了“性别议题”这块敏感地带。

犀利辛辣的风格,精准地戳中了一部分女性的痛点,从而迅速积累了人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杨笠的脱口秀内容虽然引发了女性群体的共鸣,却也激怒了另一部分男性用户

他们认为杨笠的言论,是在刻意制造性别对立,是在用“打拳”的方式来博取眼球,特别是一句“男人普通又自信”,更是被解读为是对男性群体的无差别攻击,引发了强烈的不满。

在“她经济”崛起的时代,女性消费市场是各大品牌争夺的香饽饽,而主打“女性视角”的杨笠,自然也成为了品牌眼中的“流量密码”。

品牌方似乎低估了男性消费者的敏感度,也高估了他们对“性别议题”的容忍度,在他们看来,请杨笠来合作,无非是看中了她的流量和话题度,至于那些“小题大做”的男性用户,根本无需理会。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品牌方一味地讨好女性消费者,而忽视男性消费者的感受时,必然会引发反弹,这一次,京东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对许多男性消费者来说,京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提供的服务和商品,已经深入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之所以引发这么大的反响,一方面是因为京东平台本身的用户群体庞大,覆盖了各个性别、年龄段的用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近年来男性消费者群体意识的觉醒。

消费主义的裹挟下,男性被塑造成了一种“工具人”的角色,他们的价值似乎只剩下“赚钱养家”,而女性被赋予了“消费主力军”的光环,她们的喜好和需求,成为了品牌营销的重点关注对象。

性别刻板印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男性消费者所打破,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钱包”,更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事情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它提醒着那些傲慢的品牌方,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尊重消费者的情感价值,不要低估任何一个群体的消费潜力

02

“她经济”≠“她营销”:品牌营销,如何走出性别偏见的怪圈。

京东事件的余波尚未平息,关于“女权营销”的讨论却愈演愈烈,有人认为,品牌方选择与杨笠这样的“女权代言人”合作,是在迎合女性消费者,是在推动社会进步;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消费主义的陷阱,是在利用性别议题来博取眼球,只会加剧性别对立。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她经济”正在崛起,女性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消费模式,她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也更加关注品牌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

一些品牌开始尝试用“女权”的话题,来吸引女性消费者,他们推出一些主打“女性独立”、“女性力量”的产品,或者选择一些具有“女权”标签的代言人,希望能够引起女性消费者的共鸣。

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品牌为了追求流量和话题度,不惜刻意制造性别对立,甚至利用一些极端的“女权”言论来博取眼球,只会引发男性消费者的反感和抵制

京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选择与杨笠合作,原本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女性消费者,提升品牌形象,杨笠在脱口秀中的一些言论,却触碰到了男性消费者的敏感神经,引发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导致了抵制和退款潮。

品牌营销,不能简单地将“女性”等同于“女权”,更不能为了讨好女性消费者而刻意贬低男性消费者。真正的“女权营销”,应该是尊重所有性别的消费者,关注他们的真实需求,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他们的认可,而不是利用性别议题来进行炒作和营销

品牌营销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造社会价值,而不是制造矛盾和对立。

“她经济”的崛起,为品牌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品牌方只有摒弃性别偏见,尊重所有性别的消费者,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当“他”不再沉默,消费市场将走向何方。

关于性别议题的讨论中,男性群体似乎总是处于“失语”的状态,受制于传统社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男性往往被要求“有泪不轻弹”、“承担责任”,“表达情绪”似乎成为了一种“示弱”的表现。

所以在面对一些涉及自身利益的议题时,他们往往选择沉默,息事宁人,互联网舆论场中,部分女性主义者占据了话语权高地,掌握了流量密码,动辄将“男性群体”作为靶子进行攻击,“普信男”、“下头男”等标签被肆意贴在男性群体身上。

时间一长,男性群体对于公开表达自身观点,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担心被扣上“直男癌”、“厌女”的帽子,从而陷入被攻击、被网暴的境地。

沉默并不代表认同,更不代表男性群体没有诉求、没有力量,京东事件就像是一根导火索,点燃了男性群体长期以来积压的怒火,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不再沉默,“他”也有力量。

他们开始意识到,一味地沉默只会让自身利益受损,只有勇敢地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男性群体自发组织起来,通过抵制消费、表达不满等方式,向品牌方施加压力,迫使京东道歉并撤销了与杨笠的合作。这场“胜利”让男性群体看到了自身的力量,也让他们更加坚定地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

未来随着男性群体意识的觉醒,“他力量”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消费市场格局,那些试图利用性别对立、挑起性别矛盾来获取利益的品牌,终将被消费者抛弃。

和京东的“闹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性别议题本应是社会各界共同探讨、寻求解决方案的重要议题,而不该成为品牌营销的工具。

品牌方应该明白,消费者的信任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味地迎合某一群体,会失去另一部分消费者的支持。只有真正做到性别平等,尊重所有性别的消费者,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实现品牌的长期发展。

试图利用性别议题来博取眼球、制造话题的“网红”和“意见领袖”,我们也要保持警惕,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挑起性别对立,制造社会矛盾,其行为令人不齿。

真正的性别平等,需要的是理性、包容和对话,而不是谩骂、攻击和撕裂,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美好的社会。

信源:四川观察2024年10月18日,关于刚刚,京东对邀请杨笠参加活动致歉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