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要一直开着机为你保存记忆的AI眼镜,“雷军来了也做不到”|对话闪极创始人张波
发布时间:2024-12-22 10:26 浏览量:1
邮箱|huangxiaoyi@pingwest.com
299美元的Ray-Ban Meta还未登陆中国,999元的国产AI眼镜先到了。但这一次,既不是掌握生态链的硬件巨头,也不是互联网AI大厂,而是一家充电宝起家的100人公司——闪极。
12月19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6号馆,魅族老兵、闪极科技创始人和CEO张波语速飞快、激情满满地介绍着旗下首款AI眼镜闪极AI「拍拍镜」A1,直到最终声音嘶哑。闪极合伙人、CTO潘欣,合作伙伴LOHO、云天励飞等轮番上台,馆外的超大广告屏也为这款国内首个实现量产的AI眼镜拉满了排面。
Ray-Ban Meta和小米,是闪极A1反复对标的两个靶子。
在外形上,闪极A1采用了百搭的黑色塑料宽框设计,以及数十款彩色镜片提供个性化选择。作为Meta的国产替代,闪极同样选择了与传统时尚眼镜品牌合作。相对Ray-Ban的奢侈风,LOHO主打平价、快时尚,为闪极提供了用户偏好的设计经验和线下验配渠道。
发布会中,张波贴出了数十张用户佩戴图,力证A1的“美颜效果”,包括此次发布会的入口处,“古希腊掌管AI眼镜之神”的大卫雕像也佩戴着闪极眼镜,配合两侧站立的真人模特们,都在尽可能凸显闪极的审美设计。
用户可能始于颜值,但会忠于体验。在重量和续航上,在重量同为50g的基础上,闪极提到A1的摄像头为1600万像素水平,反超Ray-Ban Meta,且电池容量更是Ray-Ban Meta的3倍。很难想象,这个像素数据,居然建立在一块4年前发布的智能手表芯片之上,远低于55美元的高通Ar1版本。
“我们花了很大的功夫,才用算法优化驱动了这块1600万像素的索尼摄像头。”张波有些激动地说着,“和供应商合作完成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我们真的非常自豪。”
“这个价格,连雷总来了也做不到。”
当他喊出999元的价格时,仿佛看到了13年前雷军发布1999元小米1的身影。
在消费电子领域,9是一个标志性价格。当年小米手机用1999元搅动市场,如今定价 1499 的闪极要用999元的“早鸟价”撬动市场,甚至和小米一样,张波提到A1不是阉割版,而是更高性价比的全功能版。
这种底气,实际上建立在A1的差异化功能定位上。不同于Meta更注重社交分享,闪极A1将目光聚焦在记忆功能上,也不想追求AI全知智能,毕竟闪极没有自研AI,而基础大模型能力和应用生态都欠佳,依赖AI很难成为闪极的卖点。
因此,这款眼镜本体的底线是做好一款信息储存工具,保证“Always on”,持续收集信息,而这恰恰是闪极的强项。凭借电池技术积累,闪极在极小得空间下塞进了Meta三倍容量的电池,避免了Meta用户需要买两付换着带的尴尬局面,并借鉴理想的“增程式电池方案”,让眼镜通过颈环,边带边持续充电,电量扩充到6500mAh,甚至可以颈环再套充电线,套娃实现无限续航。
“感谢理想。”张波在台上说道。
不过,造出只是AI眼镜的第一步,能否卖出去、供应链能否跟上,是台下更难的两道关卡。
会上,张波提到,AI拍拍镜的目标是2025年出货量达50万台,由此就能保证盈亏平衡,并会推出几十款不同的眼镜款式,保证个性化选择。
从整个行业来看,AI眼镜的批量交付就发生在明年上半年,可以预见,届时必然是一片猩红血海。
发布会后,在一场小型交流会中,张波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享。从台上的亢奋状态脱离出来,昨晚几乎没睡的张波仍然语速飞快地抛出一个个绝对的观点,反复提到魅族、锤子这些硬件圈的理想符号。用曾在谷歌大脑担任首位研究软件工程师的闪极CTO潘欣的话说,“相信你参加完发布会可以感受到张总的激情和决心,以及闪极本身也是在国内AI眼镜创业团队跑的最快的”。
“这个团队非常有战斗力”。
以下是对话实录,为阅读体验稍作编辑。
A1不做全知助手,做外置大脑、记忆外挂
Q:AI眼镜能不能大规模起量,是供应链造出来的问题,还是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需求的问题,偏供应链还是偏市场?
张波:我认为偏产品洞察,大家不知道AI做什么、用户愿意买,是搜索引擎?娱乐对话?都不是。
我们最后找到的答案是AI记忆。如果一个东西买回去,用户很少用,那这个产品一定失败。所以我们做眼镜,先服务戴眼镜的用户,而且他们不得不戴眼镜,可以保证产品持续被接受,培养用户习惯。
而记忆是我们洞察到的刚需。我们不想做全知全能的助手,当然,我们的努力是尽快让AI全知全能,但现阶段,还做不到像人一样智能。我们能做让AI指令性的记忆,让记什么,就记什么,这是AI比人更强的部分。不是让他随时给我们全知全能的回答,而是时刻记录、过目不忘。
Q:可以展开说说具体亮点吗?哪些功能是别的眼镜没有的?
张波:硬件和软件上,我们可以放在PPT上都是创新点,比如三个电池的架构,其次是在眼镜上驱动1600W的摄像头,之前Meta只能驱动1200W,而且Meta背后是高通,亲儿子的项目也就这个水平,我们这次是战胜了Meta和高通的组合,你不做硬件开发可能理解不了,我们为这件事情骄傲和自豪,我们真的做到国产芯片驱动一颗高通驱动不了的摄像头,这上面的工作,我们十几人的团队全力以赴干了200多天。
Q:发布会上,张总反复提到演唱会的场景,这款AI眼镜在视频方面的表现能力是怎么样的,尤其是长焦方面,表现能力如何?
张波:我们摄像头拍照是1600万,录像是1080p 30帧,它是一个超广角运动相机。不用对焦,没有屏幕,也没有长焦的部分,但是我们未来开发的款型在规划,广角和长焦。但这里面还有非常多芯片上面的问题要解决,我们也在联动上游的芯片合作伙伴在一起推动,这次融资也会投在这个方向上,真正让眼镜来替代运动相机的场景。
1080p的30帧的拍摄,已经是目前眼睛端能实现的最强的视频录制能力。
Q:单次视频录制时长和录音录制时长是多少呢?可以直播吗?
张波:我看到你戴了Meta的眼镜了。目前是从一分钟和五分钟,戴上颈环就可以实现无限录制,我们不是说不能做长,而是发现有很多人录两分钟忘了,有时候录到不想用的画面。如果用户戴上增强颈环,那么可能是有拍摄需求的内容创作者,可以无限录。
直播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实现直播,但可能还卖得不多,所以直播平台不给我们开接口,小红书和抖音他们都说接口不能给手机以外开,只要他们开。
Q:发布会提到了AI云盘的储存功能,不开AI云盘还可以用这个眼镜吗?云盘以后的功能跟AI眼镜是合起来的吗?
张波:不开AI云盘也可以用,但是是32G存储空间,超出了要导出来再使用。包括AI对话都有,对话间记忆都有的,因为语音对话最后会压缩存储,反而图像视频占内存比较多,如果没有开云盘的情况下,所有的对话功能没有问题,只是图片视频不保留。
如果用户全天候录制使用,云盘是必须的。所有的数据在云端全部打通,不然没有办法实现强大的记忆能力。未来我们会持续优化AI云盘的成本和价格,争取做到更低,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AI云盘就是补贴会免费给大家一直用的。
Q:作为外置大脑,PPT提到了数字永生,以及云储存的计划,具体的浅海服务器集群是怎么规划的?
张波:我们跟云天励飞探讨了他们有庞大的云端存算一体的服务器集群,刚好我们在深圳,可以筹备这个事情。我们计划以十年为周期,第一阶段解决硬件架构和存储介质,从基础科学以十年维度一点点重构。
做数据长期低成本的存储,是为了数字永生的部分,也是因为大家担心自己的照片存在哪里。我们想在安全的情况下把数据极致向量化压缩。
Q:闪极的AI眼镜好像接入了很多的大模型,你们的模型使用是什么策略呢?刚刚提到要做生产力功工具,在to b和to c上怎么考虑?
潘欣:我们会用不同这样的模型、各取所成。
我举个例子,比如OpenAI的o1模型,推理能力最强的,但价格贵,适合解决一些复杂问题。而像Google的Gemini依托GPU和数据中心能力,有成本优势,我们也可以酌情使用?这也是我们相比大厂的优势。就像Mata的AI不是第一梯队,但他们也很难用别家的模型,我们会基于用户的体验去选择最合适的模型组合。
包括我们认为,开放生态中让更多的多智能体系统出现,将来用户需要的不只是这几家大厂的定制模型,还有很多拥有私域数据的公司,或者个人基于垂直领域的数据、专长训练出的模型,打造出的智能体,成能有成百上千甚至更多。
Q:会做自己的模型吗?
张波:判断标准是经济账,算得过来,我们就做。但现在大模型公司都倒贴我们,我们不需要自己做。
Q:未来会推出AR眼镜吗?
张波:在AI没有重构UI显示界面之前,我们不会做显示部分,因为目前让人类进入虚拟空间的确效率不高,没办法全天候。我们在未来眼镜的全天候佩戴、显示的情况下,还要基于AI原生的UI去做。现在所有的UI界面都是基于键盘鼠标和触屏做的,因为之前的机器没法理解,但AI是不需要的。
量产最快、价格最低,闪极做了什么?
Q:目前包括手机厂商、互联网大厂、传统的AI眼镜厂商,大家都在做AI眼镜。闪极从移动电源跨界到做AI硬件,您作为创始人是怎么考虑的?闪极在做AR眼镜方面有哪些优势吗?
张波:我们对眼镜的规划已经积蓄了很久,自从 OpenAI的ChatGPT出来之后,我就一直在想我们做完充电和存储产品,到底做什么。而决定做眼镜,是去年年中就立下的项目,今年5月30号就已经开了所有眼镜、技术参数、技术架构和芯片平台的具体的发布会,应该算是国内入局最早的。
大家都知道闪极都是以充电宝业务服务用户起来的,特别是很多来自海外的魅友。我们做眼镜的第一天也是为了服务他们。有一些户外运动者和拍摄者,非常喜欢头部拍摄眼镜加上AI联动,还希望我们出一个Meta的户外挂充电宝。那么我们就说,OK,外挂不解决根本问题,那我们就直接给你解决根本的,做一个比Meta(续航)更好的眼镜吧,这是我们擅长的。
其实做充电宝跟手机一样,要给它一个硬件、软件,以及屏幕,甚至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充电宝外壳的供应商就是所有XR眼镜镜片供应商。作为手机老炮,我们对供应链很清楚,从第一天开始就可以评估难度。大家知道魅族的Slogan是追求极致,眼镜就是一个更极致的手机形态,这件事让我们骨子里的基因动起来了。
Q:发布会上,你提到闪极,要快人一步,目前在国内厂商中也首先实现了量产。那么友商现在没有量产的卡点是在哪里,闪极是怎么克服卡点?
张波:比如摄像头,目前就是行业内没有人其他人能调通。
我们在5月30号公布了这个架构之后,竞争对手也参考了这个架构,但当时我们已经调通了摄像头,整个底层软硬件算法是独家重构的,这一点就能卡死所有。
这个摄像头拍摄出来没有太大差异,但是比Meta多了20%的像素,对芯片预算压力很大,而且我们采用的芯片性能有限,不比高通,在这样一个芯片平台上,要跑出更复杂的算法和数据,这就是技术的创新。这是过往没有人实现过的,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突破的,这是时间上的技术壁垒。
而且AI眼镜其实难度很高,它不是一款手机,甚至没办法用手机现成的供应链,它的精细程度以及它整个材料体系、结构设计都是重构的,手机团队能快速切入,但想全力做好,一定有很多卡点要突破,从芯片、材料、软件、到电力。尽管Ray-Ban Meta已经做好了,但没法1:1copy,首先芯片都拿不到。所以我们从第一天,就是根据现有技术能力和芯片资源去重构了眼镜的体系。
Q:您觉得AI眼镜有没有先发优势?先发会不会被拍死在沙滩上吗?而且闪极在做移动电源的时候,就是后发差异化的,这次先发有什么不同?
张波:我们坚信这是iphone时刻,作为前浪越做越好。我们现在手里的订单交付不过来了,我们一点都不担心,我们的订单完成了今年大部分的OKR。
而且我们不是擅长后发,我们是国内最早做安卓手机的团队,经历过手机行业从零到一起起伏伏,我们见证过太多3C消费电子的决战时刻,这批人一帮人到新能源汽车一帮人到手机,我们开创这个赛道,就是希望让这个赛道更热烈起来,让老朋友都回来,把赛道开创得更好。这些产品,如果没有百万出货,一定不能拉动整个B端,做出极致软件和硬件的体验,我们就是要完成这一步,让它一步登天。
Q:供应链不是现成的,但是同一批供应链。刚才您提到走雷总的路,手机时代国内的大量供应链都被小米覆盖了,闪极怎么做到能走雷总的路线?
张波:雷总也是从魅族走出去的,所有手机供应链都是我们多年的合作伙伴,大家都是友商,想一起把产能做大,这个问题不是一个问题。
如果大家了解的话,闪极在供应链的口碑是遥遥领先的,虽然我们量没有手机厂商大,但我们产品足够贵,利润空间很好,付款很及时,而且我们的产品很开放,让老板非常有面子,所以供应链基本上是抢着接我们的单,我们是挑他们做的。而且,现在大家怕错过任何一个小米。
Q:最近不少出来的AI眼镜都是这种黑色的,正式上线时间大概也是明年上半年,感觉大家长得都差不多,有眼镜方提到说供应链基本上都是共享的,闪极的供应链会不会是共享的?
张波:造型看起来像,但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举一个简单的案例,因为供应商分多层,比如芯片源头紫光、高通、华为等,但在工艺开发、生产组装、软件开发是in house的,包括我们的组装厂也是一个上市级的企业,他们之前没有做过类似的案子,所以结构和软件的研发全部是我们in house,他们只组装。
我们独家占有并投资了组装线,就这条生产线只属于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自建工厂,但是在明年我们会完全组建自己的工业4.0的柔性生产供应链,给大家推出不同的款型。
但这些建立在出量的基础上,目前我们要快速出量,只能用注塑材料,如果用金属的或者板材的PNC生产就满足不了效率。所以我们又和LOHO一起共创工厂,希望出柔性的个性化的材料和款型。因为时间效率以及成本的原因,第一阶段我们先做的比较保守,但是我们在配色上还是非常开创的,包括我们透明的设计和未来的多彩设计,以及不同的磁吸镜片。
Q:今天发布会最后您和王自健说明年再见,是不是每年一款?
张波:不,是每年几十款,没有一款眼镜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一定要在现有架构平台上尽快生产出几十款不同的眼镜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卖到Ray-Ban Meta不在的地方!”
Q:AI硬件是一场消耗战,闪极为此做了什么准备来保证能活下?对于这个事情能不能成,有一个里程碑和规划吗?
张波:闪极不只有AI的业务,我们有现金牛的移动电源业务,几乎是充电行业天花板,卖得体量不是最大的,但利润和现金流是最健康的,所以说我们有持续自己造血的能力。
对于这场挑战,我们的储备还是非常充分的,一个案例就是闪极在做AI眼镜之后,其他的AI眼镜团队都融不到钱,当然这不包括之前做XR的团队。2024年8月份我们开始正式的向外去融资之后,一个月内就完成了超过一个亿的融资,我们在资金上面一定是行业最有实力的团队。当然和手机厂顶流的互联网企业还不能比,但我们第一阶段速度更快,有一个阶段性的胜利。
目前,我们的目标是年出货超过50万台,然后销售金额超过6个亿,几乎是闭着眼睛就可以完成的。这个数据也是参考的国内华为、小米都出过的蓝牙耳机眼镜,华为的是1499~2499,小米在699~999,单款出货量都是二三十万台。
而且,这只是国内的销量,闪极原本60%的销售是来自于海外的,接下来会在海外全量宣发我们这款眼镜,正式的以深圳高效出海的模式覆盖全球市场,覆盖Meta没有在的国家地区,我们成立了欧洲销售团队和当地的分公司,全面铺设欧洲线下眼镜渠道,再创我们线上线下全链条。眼镜是相对细分化的市场,头部有几百个品牌,我们可以把这块蛋糕逐渐做大。
Q:闪极移动电源业务在海外市场做得非常好,而AI眼镜海外市场用户对新产品的接受度也非常高,为什么这次选择在国内首发?海外什么时候上市?
张波:我们选择国内是因为马上要过春节了,原本准备1月份上市,但春节售后和服务工厂放假,所以就提前了一个月,春节完了再做海外上市。因为我们国内也需要用户共创,让更多人体验收集数据,毕竟海外是单程票,有任何功能体验瑕疵,没办法快速解决,而且国内的核心用户非常包容。
当然不是说我们逃避责任,我们90天售后是对用户兜底,只有中国团队和中国用户可以让硬件做到极致快速和性能领先的创新,不然国外用户光物流卡一个月就会失败。
Q:海外产品和国内产品有什么区别?
张波:在配色上有区别,硬件都是一样的;整个大模型是全部重构的,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不一样,我们搭配了完全符合当地国家服务器和合规数据模型,我们是全球化的企业,要保证全球化的数据合规和安全。
Q:最近融资消息也是不断,之后的这些资金会流向哪里?
张波:资金第一用于下一代整个AI眼镜的开发,在大模型的整个云端服务器的搭建,存算一体的服务中心,以及算法模型上全面的投入,让他做最好的AI助手。
Q:你们一个月拿到1亿投资是怎么说服投资人的?
张波:不用说服,我们就是行业第一,如果他们看好我们的方向就可以选择。
Q:小米呢?
张波:小米是非常厉害的,可以期待一下他们的眼镜做的非常好,但是他们比我们贵很多,所以我们走雷总的路,而且他们出来比我们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