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元!智能眼镜的中场战事
发布时间:2024-12-31 12:26 浏览量:5
导读:12 月 19 日,闪极科技发布了国内首款量产智能拍摄眼镜“闪极拍拍镜”,该眼镜售价 1499 元,首批 5 万台共创版仅需 999 元。12 月 20 日,公司宣布共创版仅 24 小时全面售罄。自 Ray-Ban Meta火爆发售后,闪极科技是第一家量产类似产品的国内公司,用户将会在 2025 年 1 月中旬拿到成品。闪极科技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为何能在“百镜大战”拔得头筹?其配置有何优势?智能眼镜究竟应该定位成什么样的产品?本文尝试分析和探讨。
01 跨界者闪极
闪极科技是一家以充电与储能产品起家的品牌,2023年正式决定进军AI硬件领域,计划利用一年时间研发并推出一款在持久续航、高清拍摄、影音质感及AI能力等方面极具竞争力的AI拍摄眼镜。2024年12月19日,闪极科技正式发布了国内首款量产AI拍摄眼镜“闪极拍拍镜”,成为国内首款发布预售的智能拍摄眼镜,预售情况十分火热。
这款眼镜有何魔力?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他的配置,闪极拍拍镜搭载了索尼1600万像素、123度超广角摄像头模组,采用紫光展锐旗舰级低功耗ARM平台W517,配备6500mAh增程环,支持HI-FI级耳边音箱。与“被致敬者”Ray-Ban Meta相比,闪极拍拍镜在电池容量,像素上有明显升级。“降价增配”是替代Ray-Ban Meta的核心关键词。
图表 1:闪极拍拍镜和Ray-Ban Meta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RimeData来觅数据整理
由于目前眼镜还未正常交付,我们仅能通过纸面配置来对比两款眼镜的区别。闪极拍拍镜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国产化方案来构建自己的硬件,这是“增配减价”的关键。以主控SOC为例,这是智能眼镜成本最大项,Ray-Ban Meta使用了价值量高的骁龙AR1,单项成本为55美元,而使用国产的紫光展锐W517,成本仅为10美元。来觅研究院认为,国产化方案的铺开是智能眼镜大范围推广的前提,展望未来,全国产化方案将是性价比大战的关键。
不过,一分价钱一分货是永恒的真理。紫光展锐W517此前多应用于智能手表市场,其采用12nm工艺,而骁龙AR1采用了4nm工艺。W517视频录制为1080P 30FPS,弱于骁龙AR1的1080P 60FPS。此外,在低功耗方面,W517表现能力也弱于AR1。
在最重要的拍摄功能上,闪极拍拍镜较Ray-Ban Meta多了20%的像素,但受制于主控芯片,拍出来的效果差异不大。此外,闪极拍拍镜并未像Ray-Ban Meta一样配置防抖功能,直接出片难度相对较大。我们认为,二者产品的差异,更多的是从设计理念上就有相应的区别。
依照公司各自的资源禀赋,智能眼镜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手机厂商,目前的智能眼镜必须搭配手机来使用,而调用手机内部的权限,只有与手机厂商适配的硬件可以实现,手机厂商研发实力强,产品适配度高,是未来智能眼镜大战的焦点。第二类是生态链公司,这类企业在某些特定的应用上有巨大的优势,如Ray-Ban Meta的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眼镜直接上传照片至Ins等社交媒体。第三类则是如闪极科技一样的跨界者,这类企业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不大,因而主打性价比和拍摄功能,有力填补运动相机市场。
02 智能眼镜的壁垒
尽管我们在前面已经多次讨论过智能眼镜的痛点何在,但闪极科技还是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震撼。在19日的发布会上,我们看到的闪极科技几乎等于一个方案集成商。零部件是供应链的,大模型是采购的,眼镜是品牌的,闪极科技做的努力就是确定产品细节,然后交由代工厂商去实现。这样的模式在此前的市场里叫白牌市场,或者更简单的说,叫华强北市场。
智能眼镜的壁垒究竟在哪?白牌产品唯一的竞争力就是性价比,但性价比却不是唯一的解法,尤其是在新生产品需要一定的市场教育的关键节点。目前市场急需得到的答案是,为什么消费者需要一副智能眼镜?消费者可以通过智能眼镜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图表 2:智能眼镜的相关特征
数据来源:Wellsenn XR、RimeData来觅数据整理
Ray-Ban Meta火热的第一个因素是拍摄。用户可以通过集成在眼镜上的微型摄像头轻松实现第一人称视角的拍摄,无需再手持笨重的摄影设备。这为自媒体时代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为自然的记录生活的方式。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图像信号处理器)的能力更显稀缺,此外,光学防抖功能也显著提升了拍摄体验。
智能眼镜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替代OWS耳机。近年来,TWS耳机出现小幅下滑,而OWS耳机出现大幅增长,主要原因系TWS耳机长期堵塞耳朵,长时间佩戴易耳痛。而智能眼镜集成了音频功能,通过内置的扬声器和麦克风,用户可以在正常佩戴的情况下享受音乐、接听电话或使用语音助手。
智能眼镜最重要的特点仍然要落在智能上。根据厂商第一性原理的不同,智能眼镜既可为用户提供诸如翻译、识物、笔记、拍摄等功能,也可以成为用户个性化助手的入口。智能眼镜可通过与用户的日常习惯和偏好进行深度学习,智能眼镜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建议。“智能”特性是智能眼镜区别于传统眼镜的关键所在,也是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许多消费者会惯性的将智能手机和智能眼镜对立起来。如XREAL创始人曾公开表示:“今天眼镜还不如手机好用,它为什么有价值?”。我们认为智能眼镜并非要取代手机,而是要作为手机的补充。值得强调的是,下一个超级智能终端仍然是手机,它将成为所有智能硬件的控制基座。智能硬件本质上是在给智能手机感知做延伸,而不是做替代。
具体而言,眼镜延伸的是交互体验。由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语音交互、视觉交互这些交互方式较传统的触控交互拥有更高的效率。而眼镜这一智能硬件距眼睛、鼻子距离最短,更适合被AI改造,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用户在使用AI功能时,仅需说出日常提示词即可使用AI功能,无须额外掏出手机。
智能眼镜最重要的壁垒还是在使用体验上。好用、准确的大模型是一方面,如何在保障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打通不同APP之间的权限,实现数据和服务的无缝对接,使智能眼镜真正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入口,这是所有厂商都在积极探索和思考的关键问题。
智能眼镜还是眼镜。Ray-Ban Meta产品经理可南在采访中曾表示,“做好一款智能眼镜,最核心的点是先做好一副眼镜”。这句话包含两重意思,一是智能眼镜由于要塞入许多电子零部件,天生重量较大。其次是眼镜是个性化的产品,SKU极多,与电子产品标准化大规模开模的特性不完全适配。这给厂商提出的要求是,既要保持佩戴体验,也要个性化。如闪极科技称,设计镜框时重量放在两端,实际佩戴体验只有30g。2025年,闪极科技将会推出几十款不同框型的眼镜供大家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智能眼镜越接近传统眼镜,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响应时间和功耗则是另外的壁垒。尽管目前智能眼镜多采用轻量化、低功耗方案,但续航时间仍然不尽如人意,多数续航时间仅为4-5小时。响应时间同样值得关注,智能眼镜在使用时必须保持“always on”的状态,而采用传统的安卓方案,响应时间可能会超过数秒,十分影响使用体验。除了上述硬件的挑战之外,软件的适配也同样需要厂商用心打磨。
03 智能眼镜投融动态
根据IDC数据,智能眼镜是近年来增速最快的智能硬件,2023年出货量增长128.2%,预计2024年出货量也将超过100%。高增速的背后是低基数,2024年预计整体出货量约为300万副。回顾智能硬件的发展历史,年出货量达到1000万副是产品开始爆发的里程碑,我们预计2025年可能会达到这个门槛。
尽管国内目前关于智能眼镜的讨论甚嚣尘上,但多数产品仍然是2025年的“期货”。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款类似Ray-Ban Meta的智能眼镜正式交付。吸引资本关注的是广大的替代市场,中国有约7亿近视人群,佩戴眼镜是日常的行为。Ray-Ban Meta的成功刺激了国内厂商,指明了硬件升级的新方向。此外,成熟的品牌和供应链正在快速迎合用户需求,百镜大战也即将打响。
下表是我们整理的2023年以来智能眼镜发生的相关投融事件,相关融资事件虽然不多,但我们可以看到,进入2024年下半年以来投融热度明显升温,2025年有望成为智能眼镜元年,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也会给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带来充足的发展机会。
图表 3:智能眼镜2023年以来投融事件
数据来源:RimeData来觅数据
本文内容基于来觅数据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我们力求本文内容的客观、公正,但对本文中所载的信息、观点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亦不负相关法律责任。受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资源的限制,本报告全部内容仅供参考之用,对任何人的投资、商业决策、法律等操作均不构成任何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对因参考本报告造成的任何影响和后果,来觅数据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ASIC,AI芯片霸权的终结
“天价”疗法迎支付转机
AI Agent:商用爆发元年将至
央企创投基金救场,2025年创投市场将会有哪些新的变化?
玻璃基板:大厂争相布局的AI焦点
国产替代新焦点: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的低调崛起
巨头抢滩基因编辑疗法
爆发在即!百镜大战已成现实
碳中和产业2024年第三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昨日黄花”MCU还能逆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