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罕见的老物件,80后一个没见过,全认识的人早已70多岁
发布时间:2025-03-20 15:18 浏览量:50
老物件1:小木凳 这歪歪扭扭的家伙,当年可是家家户户的"首席座椅",三条腿长短不齐每次都得垫瓦片才能坐稳。
夏天端着它在槐树底下喝绿豆汤,冬天围着它烤火剥花生。现在摸着那一道道划痕,耳朵边还能听见老娘举着笤帚追着我打的动静。
老物件2:两片厚重的圆石摞在磨台上,凹槽里还嵌着陈年的麦麸。天没亮就有人牵着毛驴来磨面,麦粒从磨眼漏下去,石齿便碾出带着温度的粗粝面粉。豆子磨成浆能点豆腐,糯米磨成粉可蒸年糕,晒干的辣椒磨成了辣椒面儿。如今早已经被电动的磨粉机代替了,这种纯靠人力或驴来拉的老石磨已经慢慢退出舞台了……
老物件3:老眼镜。厚重的镜框,斑驳的镜片,每一道划痕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这副眼镜,不知替主人看清了多少世间百态,陪伴了多少日升月落。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副普通眼镜吗,有什么稀奇?但你可曾想过,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拥有一副属于自己的眼镜,是多么不易?这副眼镜,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凝结了主人的汗水与心血。
老物件4:还记得咱以前用的线拨锤不?就是拿一根猪骨头,再找根带杈的竹棍,把竹棍从猪骨头中间穿过去,就成了。那时候,咱就用它纺线麻,搓出来的麻线可结实了。纸裁匠们就爱用咱纺的麻线做纸活,这线拨锤,虽然看着简单,可都是咱过去日子里的实用家伙什儿,一看到它,那些忙忙碌碌纺线的日子,就都回来了 。
老物件5:鱼篓,是过去渔民常用的工具。专门用来装鱼的。捕鱼时,鱼从渔网捞上来直接放进鱼篓,竹编的结构透气,能让鱼在里面存活更久,方便渔民运输或者售卖。
以前靠打鱼为生的人多,鱼篓是渔民吃饭的 “家伙事儿”。背着鱼篓下湖、出海,满载而归时,鱼篓里活蹦乱跳的鱼,就是一家人的生计来源,也反映了过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
老物件6:这盏"会放屁"的灯,堪称初代煤气报警器!小时候看爷爷往灯里丢电石加水,"噗嗤"一声蹿起的蓝火苗能把鸡窝里的老母鸡吓到下蛋。有回我手欠多加了水,直接给灯来了个原地爆炸表演,现在眉梢还留着当"爆灯侠"的勋章。
老物件7:马套夹子,主要就是两根木棍,但是木棍的选材颇为讲究,多是质地坚韧的硬木,要足以承受牲口的强大拉力。
老物件8:烟匣子 那时候日子不富裕,烟匣子可宝贝着呢。一般都是纸糊的,上面印着花花绿绿的图案,啥大前门、大重九,可好看了。
我爷爷就有个烟匣子,他宝贝得不行。每天从里面拿烟丝卷烟的时候,动作慢悠悠的,眼睛里满是爱惜。农忙一天后,往院子里一坐,从烟匣子里取烟丝卷上一支,点上火深吸一口,一天的疲惫都没了。
老物件9:木质托盘,古旧却别有韵味。这在过去啊,是生意人放在柜台上的,上面写着“日进斗金”,寄托着他们对财富的渴望,都盼着买卖红火、财源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