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孩子在一起学习比较好——小熊观察
发布时间:2025-04-18 05:24 浏览量:13
我在做各种活动的时候,总会有一个人数设置。
孩子太多无法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情绪和问题,老师的情绪价值是最重要的部分,能够及时回答每个孩子的相关问题也很重要。
那种,我讲孩子们只是听和笔记的活动,我几乎不会去做的。
孩子太少,那么孩子们相互之间视角就会越来越趋同。每一次做活动,我首先在第一个环节就是回答孩子们这一周来对身边世界的观察,有什么发现,想要提出的问题。孩子们在分享这些问题的时候,自己也就学习了别人视角下的世界,这是我非常看重的点。
大家发现没有,那些非常好的教育方式从来不是一对一的单独辅导,而是几个具备不同视角的同伴一起组队学习,所以,小班制的人数就是8个孩子左右的黄金配比。
当然了,我也带过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这样的组合,那些家长们都是金主哇,对价格也不敏感,他们更在意是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孩子的注意力上面。
要是有针对性的辅导,特别是高中,初中的单项辅导,这也是非常有效率的。
不过却不适用于长期的对通识的学习,因为个人的兴趣和视角非常有限。这个世界足够丰富多彩,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认知。那么,具备不同视角的小班,就是非常好的学习氛围了。
所以,我组的小队,人数极限就是8个孩子,再多,我就成为了领队,带大家参观一些场馆,边走,边听,边看也可以。只是这样就没有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环节了。我就更像一个导游,哈哈,我并不喜欢这种形式的组队方式。因为,我看不到孩子们。
以前在给大学生,高中生提供训练项目的时候,更多的就是这样的感受。现在我更喜欢深入孩子们的视角去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这个美好的世界。
这是周一小队的孩子们,我们在进行面积的认知部分。不过一开始,我们的问答环节,我们从孩子们每个人都带了眼镜儿讲起。因为有一个孩子问的是,为什么人眼镜通过相同的镜片,有的时候可以看得更清晰,有的时候却很模糊。
这个问题,我在前两天写了一个主题,这里就不写了。
孩子们的视角就是这么有趣。
有一个孩子提到了世界上第一种生物是怎么出现的,那么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了以前讲过的一些认知,再来尝试让孩子们去理解可复制这一生物非常特别的现象。再深入也就不容易了,不过,这样讲一下,孩子们已经很开心了。
接下来,我们开始面积的第二次,首先,给出一个每个字孩子都认识,却不知所云的关于面积的定义。
然后,详细和孩子们讲解每个字和词的组合是什么意思。
通过和孩子们一起互动,我们发现了,原来这样子的句子还是能够看得懂并且也能够理解的。嘿嘿,至于,会不会忘记,这本身不重要。有些认知,只有重复重复再重复才是重要的认知也才是值得去记住的。不是吗!
期间有一个孩子说,面积不就是多少平方米吗,嗯,我问,一米加三平方米得多少呢?四平方米的回答,是不是一点儿也不奇怪呢。是的,如果认为面积就是背下来,会算的话,这样的回答,就再也不奇怪了。就更不要讲,一米乘以两平方米等于什么了不是吗,不信,问问自己的孩子哟。
数学,从来不只是计算数字!
关于面积最重要的认知就是,物体表面的积累就是面积了,至于它的量度是平方米,平方尺,还是平方英里这只是度量单位的问题。
经过一些时间的适应,有的孩子笔记也越来越好了。
为了也有一些必要的练习,我出了一个简单的题。当我写下这个题的时候,有孩子非要说,面积的单位不对,一定要写成平方米。
好嘛,这就是可以听到每个孩子问题的好处,也可以让其他孩子有机会发现这也许是自己的问题。
为了完成这样的题目,以及它的变形,我给孩子们准备了这些小立方体。
当明白了最初的题目的时候,孩子们以为这是非常简单的问题。
却在一次一次的体验到原来并不这样的过程,感受到原来数学是需要认真听,仔细想,还要非常小心的观察才可以完成这看似简单的任务的。
这些变形就是,凡是重合的表面就不算,就这么简单。
一开始,孩子们随意一看就轻易的给出答案。
还有的孩子,连看也不想看,听别人这么讲,自己也就随嘴说出相同的答案。那么别人错了,他也要接受错误的代价。
这望向虚空的眼神,是进入深度思考的样子。
思考完毕之后,再仔细观察这个模型。
慎重写下自己的答案,这就是数学学习的非常棒的方式。
经过这样的学习,对于面积的认知,应该进一步了吧。
下次见,孩子们。
- 上一篇:起亚K3专注舱内舒适细节
- 下一篇:大结局❗周水强吻代大吉但被扇了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