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承:各大品牌厂商强势入局,AI眼镜或将成为领域新宠

发布时间:2025-06-04 15:18  浏览量:27

AI眼镜领域竞争再度升级,小米、华为、阿里、字节等大厂纷纷加速布局,“百镜大战”愈发激烈。此前,“百镜大战”主要由AR类创业团队主导,但现象级产品迟迟未现,如今大厂强势加入,让这一赛道的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市面上AI眼镜主要分为音频+AI、音频+拍照+AI、音频+AR+AI、音频+拍照+AR+AI四大类型。创业团队多专注于技术难度与受欢迎度双高的音频+拍照+AR+AI路线,而大厂选择多路线并行。当前大厂此类产品多处于保密状态,仅华为、小米发售了简单的AI音频眼镜。

在重量方面,功能复杂的AI眼镜因硬件增多而偏重,“减重”成为难题,佩戴舒适度仍不及普通眼镜。价格上,AI眼镜因功能和品牌不同差异较大。AI技术层面,大厂用自研大模型,创业团队多接入外部大模型,交互效果差异不大。

大厂入局,创业团队压力倍增。硬件上,大厂凭借资金优势,能采用双芯片方案解决续航问题,而创业团队多采用单芯片,成本高且集成难度大。软件方面,大厂在生态联动上优势明显,如小米、华为等手机大厂做AI眼镜可获取手机底层权限,字节和阿里能与自家APP打通。同时,大厂在品牌信赖度和销售渠道上也占据上风,创业团队多线上发售,缺乏线下体验店,且部分产品出现品控问题,使得消费者对大厂产品期待更高。

不过,大厂想在AI眼镜市场独占鳌头并非易事。一方面,要突破“质量、续航、算力”的技术瓶颈,双芯片方案效果有待产品验证。另一方面,AI眼镜的市场前景不明。全球成功案例少,不同路线产品各有局限,音频+拍照+AR+AI眼镜虽功能丰富,但价格、重量和续航影响消费者接受度。同时,AI眼镜摄像头存在隐私争议,适用场景有限,难以成为普适性产品。

尽管大厂入局对创业团队形成全方位碾压,但创业团队也可通过差异化打法争取生存空间。如影目科技瞄准特定人群,将AI眼镜定位为时尚单品。

AI眼镜市场未来形态充满变数,是发展成普适性产品、时尚单品还是特定场景工具尚无定论。随着下半年各家产品集中发售,市场格局有望逐渐清晰。大厂与创业团队都需在技术、市场定位等方面不断探索,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

【免责声明】:本文章系转自其他媒体,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平台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