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人被蛇咬伤致死新闻令人寒心,中国这10大毒蛇须记住!

发布时间:2025-06-05 21:09  浏览量:33

我们知道前段时间海南一女子游客被毒蛇咬伤致死新闻非常火,原因是她穿拖鞋在夜间出行时在茂盛的树木里穿行,结果不幸被毒蛇咬伤。但事发时天色较黑没有看清是什么蛇,在50分钟后送到医院结果医生不相信一直说是其他什么虫子咬伤的,随便打了先生理盐水,结果到后面事态越来越严重出现浑身抽搐等情况被转移到其他医院的住院楼。期间已经耽误4个多小时,等到被人发现时人已经死亡...

医院既没有做到尽责并且还对生命的漠视令我们感到非常生气,那么我们中国这10大毒蛇需要你们记清楚,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才能及时做到解决问题!

第一名:银环蛇

特征识别:黑白环纹相间,白环窄、黑环宽,脊背隆起呈三角截面,头椭圆不明显。

分布区域:中国长江以南(浙、闽、粤、桂、台等),缅甸、越南北部。

习性:夜行性,怕光温顺,少主动攻击,喜近水草丛、田埂。

危险性:神经毒极强(LD50=0.108),咬后痛感弱→嗜睡→呼吸麻痹(可致命)。

被咬处理:立即制动送医,争取6小时内注射抗神经毒血清。

第二名:原矛头蝮(龟壳花)

特征识别:头三角如烙铁,体细长善攀树,背有深褐波状纵纹和侧镶黑斑。

分布区域:中国南方(浙台至云贵),印度、缅甸。

习性:夜行高峰21-1点,喜入人居垃圾堆,遇光可能突袭。

危险性:血循毒为主,致出血、肾衰(致死量48mg干毒)。

被咬处理:保持静卧,扎紧肢体,避免酒精加速循环。

第三名:白眉蝮

特征识别:头大三角,眼上方白眉线,背后3纵行紫心黑边圆斑。

分布区域:中国华南(闽、粤、桂)、南亚至东南亚。

习性:平原丘陵活动,盘卷发“呼呼”声,突袭鼠鸟,9-10月伤人高发。

危险性:血循毒强,排毒量约200mg,可致DIC(弥漫凝血)。

被咬处理:记录蛇貌特征,及早使用抗蝮蛇血清。

第四名:眼镜王蛇(体型最大毒蛇)

特征识别:体长3-4米,颈背具“人”字黄斑,顶鳞后有一对枕鳞(独有标志)。

分布区域:中国浙南至华南(闽、粤、琼、桂),东南亚各国。

习性:日行性,凶猛主动攻击,常昂身1/3示警,专食其他蛇类。

危险性:混合毒(神经+心脏),单次排毒量超500mg(致死量数倍)。

被咬处理:避免奔跑,速绑扎近心端,紧急注射专用抗蛇毒血清。

第五名:白唇竹叶青

特征识别:通体翠绿,唇部白纹延至体侧白线,红眼竖瞳,尾焦红。

分布区域:中国华南、西南,中南半岛。

习性:昼夜均活动,栖树枝灌木,攻击性强,发“呼呼”声。

危险性:血循毒为主,局部肿痛,偶致肾损伤。

被咬处理:低垂伤肢,冰敷减肿,尽速就医。

第六名:舟山眼镜蛇(中华眼镜蛇)

特征识别:颈部膨扁时露“双片眼镜斑”,体棕黑偶有白横纹,幼体斑纹更明显。

分布区域:中国长江以南(台、闽、赣、粤),越南、老挝。

习性:白昼活动,常见农田灌丛,食蛙、鼠、鸟类,受惊直立喷气。

危险性:混合毒(细胞+神经),伤口肿胀坏死快。

被咬处理:清水冲洗伤口,勿切排毒,速就医。

第七名:尖吻蝮(五步蛇)

特征识别:吻尖上翘,头大三角,背20对对称三角斑,腹面黑白格纹。

分布区域:中国长江以南,越南北部。

习性:栖阴湿山林溪涧,夜行伏击鼠蛙,行动迟缓。

危险性:强溶血+出血毒,溃烂难愈。

被咬处理:避免走动,清除首饰防肢肿,急用抗五步蛇血清。

第八名:金环蛇

特征识别:黑黄环纹等宽,脊鳞六角扩大,尾极短钝圆。

分布区域:中国闽粤桂滇,东南亚。

习性:夜行怕光,温顺少袭,食蜥蜴、蛇类,濒危稀少。

危险性:神经毒致肌麻痹,类似银环蛇但较弱。

被咬处理:同银环蛇,需呼吸支持+抗神经毒血清

第九名:圆斑蝰(百步金钱豹)

特征识别:体粗尾短,背3纵行圆斑(紫心黑框黄边),形似古钱。

分布区域:中国闽台粤桂,巴基斯坦至泰国。

习性:避人但遇近身发“嘶”声,夏秋(6-8月)活跃。

危险性:血循毒致中风样症状,易误诊延误,亚洲致死案例最多。

被咬处理:立即送医,强调“圆斑蝰咬伤”,需卢氏蝰血清。

第十名:灰蓝扁尾海蛇

特征识别:体蓝灰+黑环纹,尾扁如桨,头颈不分。

分布区域:印度洋-太平洋浅海(水深

习性:夜行或黄昏活动,主食小鱼鳗类,陆地产卵(4-20枚)。

危险性:神经毒强但口小排毒少,咬伤常无痛易忽视。

被咬处理:即使无症状也需急诊,可能迟发呼吸抑制。

看完之后有没有学会呢?在外若被毒蛇咬伤不要怀着侥幸的心理觉得没事,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得当,越快到医院越好,因为谁也不知道有没有毒,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那些蛇呢?评论区可以留下你们的意见,我是阿白奇谈,谢谢你们的点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