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能眼镜元年:AR&AI眼镜,谁将引领潮流?

发布时间:2024-12-17 10:17  浏览量:2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智能眼镜成为了未来穿戴设备的新宠。随着2025年的到来,消费者们有了更多选择,无论是追求尖端增强现实技术,还是寻求便捷的免提AI助手体验,市场上均有丰富的产品可供选择。

近年来,智能眼镜迅速崛起,其轻便、多功能的特点满足了现代人对可穿戴技术的迫切需求,以至于传统的VR头显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这场科技盛宴中,多款智能眼镜凭借其独特优势脱颖而出。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Rokid Glasses,这款由Rokid与暴龙眼镜联手打造的智能眼镜,不仅重量仅为49克,更在保持时尚外观的同时,加入了单绿色显示功能。通过衍射光波导技术,它能将文字、图标等信息清晰地呈现在用户眼前。Rokid Glasses还搭载了通义大模型,用户只需轻触眼镜侧边的触控条,即可与AI进行实时语音交互,完成问答、识物、翻译等任务。其内置的骁龙AR1芯片针对AI场景进行了优化,能够在设备端完成部分AI工作负载。据悉,这款眼镜定价为2499元,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上市。

雷鸟V3 AI拍摄眼镜同样备受瞩目。这款由雷鸟与博士眼镜联合研发的产品,搭载了高通骁龙AR1芯片、高精度摄像头以及多模态AI,为用户提供了舒适、高效的智能化体验。雷鸟V3搭载的AI大语言模型是雷鸟创新与国内顶尖AI企业深度定制的成果,针对AI语音助手进行了定制化开发与优化。雷鸟V3还配备了针对链路优化的定制小模型,为用户带来更加自然的互动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一季度正式发布。

在智能运动装备领域,李未可AI眼镜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英派斯宣布向杭州李未可科技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并与其合作设立新公司,专注于智能运动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李未可科技此前已推出了户外场景使用的meta Lens S系列眼镜和AI智能眼镜meta Lens Chat,为用户提供更自然的AI交互和“拟人”情感陪伴。此次合作意味着英派斯将以AI智能眼镜为切入点,打造骑行、健身等垂直场景相关的智能运动装备产品系列。

小米也不甘落后,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推出全新一代AI智能眼镜。这款眼镜定位于全面对标Ray-Ban meta,通过搭载AI功能、音频耳机模块和摄像头模块,旨在抢占高性能智能眼镜市场。小米已与歌尔股份达成合作,共同推动这款产品的研发与上市。

据钛媒体报道,此前获得阿里投资的AR眼镜品牌“致敬未知”也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发布AI眼镜产品。与市场上其他AI眼镜产品不同,致敬未知的AI眼镜将开辟其他应用场景,主要聚焦于海外市场,并计划在未来发布国内市场版本。

在AR眼镜领域,雷鸟X3与X3 Pro同样值得期待。雷鸟创新在MicroLED+光波导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新一代全彩MicroLED光引擎体积大幅下降,光机量产良率提升至95%。得益于工艺改良、波导设计和关键算法上的突破,雷鸟X3整机重量下降至约60克,续航时间提升近一半,入眼显示亮度提高了一倍以上。而雷鸟X3 Pro作为X3的高配版,采用了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方案,可实现2500nits超高入眼亮度,并彻底消除彩虹纹效应。它还支持实时语音和图像翻译、自动音频纪要、智能问答、物体识别等多模态AI功能。

Snap Spectacles 5则是一款专为开发人员打造的AR眼镜。这款独立设备无需智能手机驱动,配备四个追踪摄像头和基于LCoS微型投影仪开发的光学系统。其视场角为46度,分辨率为每度37像素,相当于三米距离外的100英寸显示屏。Snap正与多家合作伙伴合作开发Spectacles首批应用,其中与OpenAI的合作将使开发者能在其应用中使用AI模型。

三星也计划在2025年1月的Galaxy Unpacked活动中展示其首款搭载Android XR系统的头戴式设备“Moohan”。这款AR眼镜造型酷似滑雪镜,设计更为轻薄、外观更加时尚。它搭载了AI技术,支持支付、手势识别和面部识别等功能,并可与VR模式自由切换。Moohan融合了苹果Vision Pro与meta Quest 3S的精髓,配备了便捷的外部电池组,确保用户体验的持久与稳定。

meta Orion 2虽然目前仅作为演示和内部开发套件存在,但其分体式设计、波导方案以及多种交互方式都让人眼前一亮。用户戴上Orion可以刷网页、听音乐、看短剧,甚至是接视频电话或玩一些简单的3D游戏。据meta介绍,每副Orion眼镜的生产成本高达约7万人民币,但其二代版本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推出,并有望成为meta首款消费级AR眼镜。

随着智能眼镜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和创业公司开始布局这一领域。从AI音频眼镜、AI拍照眼镜到AI+AR眼镜,不同形态的产品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智能眼镜技术的进步。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提供实用功能的品牌才能脱颖而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