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正财经指出:SiC技术将成为AR眼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发布时间:2025-03-18 21:45 浏览量:14
如今AR(增强现实)眼镜作为新兴的可穿戴计算平台,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近日,汇正财经在分析报告中指出,SiC(碳化硅)基SRG(Surface Relief Grating,表面浮雕光栅)波导技术有望为AR眼镜带来显示效果、重量以及散热性能上的显著提升,同时碳化硅衬底成本的下降将进一步推动AR眼镜的普及与发展。
据汇正财经分析,SiC基SRG波导技术的引入,为AR眼镜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首先,在显示效果上,SiC的高折射率特性使得单层碳化硅波导能支持大于80°的全彩成像,相较于传统高折射率玻璃单片小于40°的视野范围,沉浸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此外,SiC材料的波导光栅能够有效避免环境光衍射进入人眼可视范围内,减少了“彩虹纹”现象,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在重量方面,SiC基SRG波导技术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与传统的多层解决方案相比,单层SiC方案能够大幅降低AR眼镜的重量、波导片的厚度以及生产复杂度。这对于追求轻便、舒适的AR眼镜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散热性能的改善则是SiC基SRG波导技术的另一大亮点。传统AR衍射光波导由于光机和计算模块产生热量堆积,导致散热效果不佳。而SiC方案则充分利用了材料本身的性质,设计波导片本身用于散热,从而大幅提高了散热效率。这一改变不仅提升了AR眼镜的稳定性,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尽管SiC基SRG波导技术为AR眼镜带来了诸多优势,但碳化硅衬底的高成本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然而,汇正财经在报告中指出,随着国内外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线的陆续投产和规模化出货,AR眼镜的碳化硅材料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此外,随着激光切割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碳化硅衬底的加工效率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进一步降低其成本。
据悉,一片6英寸晶圆可供2副AR眼镜使用,而一片8英寸晶圆则可产出3-4副眼镜,未来12英寸晶圆更是能产出8-12副眼镜。这一变化无疑将加速AR眼镜的普及进程,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主流的可穿戴计算平台。
诚然SiC基SRG波导技术为AR眼镜带来了诸多革新与机遇,但汇正财经也提醒广大投资者,市场始终存在风险。在投资相关产业链企业时,应充分了解行业动态、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实力等因素,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