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厂商敲响警钟!Meta AR眼镜或面临“表里不一”困境
发布时间:2024-10-14 18:29 浏览量:9
近日,Meta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在一次直播中透露出一则关于Meta旗下首款AR眼镜Orion的关键信息。他表示,Orion与头显在计算性能上存在巨大差距,这一差距甚至达到了10倍。
他指出,尽管Orion配备了外接计算包,但由于Orion的计算包被设计成可以装入口袋里,其散热条件可能并不像头显那样宽容。为了避免过热灼伤用户,Meta可能会将Orion的计算时钟速度调低,从而影响其性能表现;同时,他还提及,将头显平台的内容移植到AR 端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控制方案、计算性能以及内容优化等方面。
在此之前,安德鲁·博斯沃思表示,到目前为止,预计最终的消费者版Orion将在2030年之前上市,价格在1500美元左右。而最新市面消息显示,Meta 计划从明年开始吸引开发者为Orion开发应用,公司的最终目标是打造消费者版的Orion,并有望在两年内实现。
在此背景之下,未来Meta要想推出消费者版Orion,或许还有诸多技术要解决,而计算性能或许是其中关键问题之一。
1.Orion面临计算性能困境?
今年9月,Meta发布了旗下首款真AR眼镜Orion,产品重约98克,配置处于当前行业内天花板水平。正如Meta老板扎克伯格表示:“凭借行业领先的视场,碳化硅透镜,复杂的波导和投影仪等,Orion是Meta迄今为止最先进,最精致的产品原型。”
据了解,Orion的输入系统将语音、眼睛注视和手部追踪与EMG腕带结合在一起。Meta称,Orion拥有大约70°FOV,用碳化硅代替玻璃制作镜片;同时,Orion还采用了MicroLED投影仪,不仅很小,还非常明亮,可以输出数10万尼特的亮度;另外,Meta设法在镜框嵌入了7个微型摄像头和传感器,将光学精度维持在人类头发十分之一的厚度,系统可以检测到微小的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减轻Orion眼镜负荷,Meta还为其配备了一个无线计算包。具体来看,眼镜运行手部/眼动追踪、SLAM和专门的AR世界锁定图形算法,应用逻辑则是在无线计算包里运行;此外,Meta还发布全新腕带EMG,利用手腕周围的外部传感器来检测控制手腕和手的肌肉电信号,开辟了一种方便和丰富的新型人机交互形式。
不过,Orion还处于原型机版本,短时间内并不进入消费市场。市面消息称,Meta只会生产大约1000台用于内部测试,而每台原型机的成本高达1万美元。
最新消息显示,Meta计划从明年(2025年)开始吸引开发者为Orion开发应用,并预计推出第四代Llama人工智能模型来支持未来的AR应用程序。公司的最终目标是打造消费者版的Orion,并有望在两年内实现。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要想实现面向C端市场,或许要面临诸多难题以及技术瓶颈要解决。Meta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于近日表示,AR设备通常不会配备控制器,而即便是在基于手部追踪的MR游戏中,Orion的手部追踪范围也相对较小,用户需要将手摆放在面前,这与头显设备中更为舒适的姿势截然不同。
他还指出,Orion与头显在计算性能上存在巨大差距,这一差距甚至达到了10倍。他提到,尽管有人曾推测Orion的外接计算包可能会提供与Quest头显相似的计算能力,但由于Orion的计算包被设计成可以装入口袋里,其散热条件可能并不如头显设备那么宽容。为了避免过热灼伤用户,Meta可能会将Orion的计算时钟速度调低,从而影响其性能表现。
Orion的计算性能无疑是未来Meta面临的技术挑战之一。除了Orion成本极高之外,或许还有诸多技术瓶颈需要Meta来解决。
2.将有力推动AR眼镜技术进步
通过上述信息不难看出,尽管Orion有着处于行业内天花板的配置,但是如果在计算性能跟不上的话,或许面临着空有“高端”外形的尴尬境地。而该AR眼镜在未来售价方面或也是定位高端产品。
此前,尽管扎克伯格表示,“我们将不断精进显示技术,力求更清晰;优化设计,追求更小巧、时尚与亲民的价格,推动 AR 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不过,在该讲话没多久后,扎克伯格称,公司对Orion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期待第二代产品能在未来几年内进化为第一代消费者版本,预计价格将与今天的高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相当。
而在近期Meta CTO安德鲁·博斯沃思表示,到目前为止,预计最终的消费者版Orion将在2030年之前上市,价格在1500美元左右。不难看出,1500美元的价格完全属于高端产品。不过,未来不将产品整体性能提上去的话,恐难以说服消费者。
近日,知名分析师郭明錤称,Meta已将该产品的初步量产目标设定在2027年。不过,他也指出,Meta虽已设定了量产时间表,但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克服多重挑战。特别是生产合作伙伴的选择及如何将产品从设计阶段顺利过渡到大规模生产阶段,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加之技术瓶颈的存在,实际量产时间恐有延迟风险。
面对这些不确定性,郭明錤预测Meta可能会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即在Orion正式量产前,先推出技术规格相对较低的版本,比如采用LCoS显示屏技术替代成本高昂的MicroLED,以此加速产品市场试水,通过持续收集用户反馈进行快速迭代与优化,而非追求完美无瑕后再推向市场。
也就是说,未来Meta也极有可能推出平价款AR眼镜,以试水AR眼镜市场。另一方面,Meta显然继续在加码AI智能眼镜。不久前,Meta与EssilorLuxottica正式宣布达成一项长期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未来十年内合作开发多代智能眼镜产品。
未来Meta无论是否会推出高端AR眼镜,还是平价款AR眼镜产品,但不可否认的是,Meta在XR硬件、技术方面投入是巨大的,在AR眼镜技术、产品验证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推动着AR眼镜领域的进步。
具体来看,一方面,Meta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可能会推动整个AR智能眼镜领域的技术进步,多项新技术在不断得到验证。诸如,碳化硅透镜、EMG腕带应用到AR眼镜上等。
另一方面,随着Meta对AR智能眼镜产品加码,未来无论是否推出平价款AR眼镜,但却推动了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可能会提高,有助于推动AR眼镜产品的普及,从而有助于扩大整个AR智能眼镜的规模。
同时,这还将促进供应链的发展。大规模的生产需求可能促进全球相关供应链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有利于该类产品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例如,市面消息显示,为了实现大规模生产,Meta需要搭建一个全球制造供应链,并解决设备所使用的特定稀有材料的供应问题。其中,碳化硅的获取成为了一个特别的障碍。为此,Meta最近从半导体代工厂格罗方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挖来了一名员工,以帮助开发和监督Orion及相关AR和VR设备的供应链。
无疑,Meta的长期对于AR眼镜研发投入,也在推动着行业的进步。未来,伴随着技术进步,AR眼镜产品也愈加成熟。